浪
花
二
首
(
其
一
)
何
处
飞
霙
下
急
流
,
霏
霏
乱
落
雪
山
头
。
将
飘
复
坠
看
无
迹
,
乍
合
还
分
散
不
留
。
日
暖
禹
门
千
点
湿
,
雨
馀
巫
峡
一
春
愁
。
水
仙
拾
得
琼
瑶
去
,
十
二
珠
帘
卷
未
收
。
写景
写水
写雪
季节
冬天
情感
日
雨
水仙
琼瑶
译文
译文:雪花从何而降落入急流之中,纷纷扬扬地散落在雪山的顶端。
译文:雪花即将飘落又坠落,看似没有痕迹,它们时而聚集时而分散,不留下一丝痕迹。
译文:当太阳温暖了禹的门庭,可以看到千点雪花融化带来的湿润;在雨后的巫峡,这春天的景色令人感到一丝忧愁。
译文:水中的仙子拾起像琼瑶一样的雪花离去,十二串珠帘尚未卷起收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花在急流中纷飞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雪花从雪山头落下时的动态美。诗人运用“飞霙”、“乱落”、“无迹”、“留”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雪花飘散、汇聚又分离的过程,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通过“日暖”与“雨馀”的对比,以及“禹门”与“巫峡”的地点转换,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最后,“水仙拾得琼瑶去”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雪花以生命和情感,增添了诗意的韵味。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渔洋探梅归自东西横塘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山寒寻未得,一树忽临溪。光透松间雪,香生石上泥。莺声留客久,鹭影逐人低。随意穿桥去,横塘东复西。
冬日临昆明池
隋末唐初·李世民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陈公哲梅花百咏(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雪后西湖空碧波,酒徒消散也无多。白头醒眼春风里,奈此梅花百咏何。
送僧归新罗
唐·姚鹄
淼淼万馀里,扁舟发落晖。沧溟何岁别,白首此时归。寒暑途中变,人烟岭外稀。惊天巨鳌斗,蔽日大鹏飞。雪入行砂屦,云生坐石衣。汉风深习得,休恨本心违。
雪晓
元末明初·蓝智
老树依茅屋,寒山对县门。愁云连五岭,积雪在孤村。灯影鸣鸡乱,林光宿鹤翻。关河一万里,岁晏复何言。
雪后梅花盛开折置灯下
宋·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腊江梅未上春。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倍清新。已无妙语形容汝,不用幽香触拨人。迨此暇时当举酒,明朝风雨恐伤神。
青玉案·题灞桥风雪图
清·陈步墀
年年风雪长安道。正开遍、梅花早。人有蹇驴连破帽。一冬游兴,满胸吟草。得得寻春好。鸡声茅店天垂晓。滑滑霜桥长未了。对影添来山月峭。寒林香动,小村流绕。都是新诗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