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度
庵
南
屏
山
咫
尺
,
灌
木
隐
精
蓝
。
花
吐
百
千
亿
,
人
参
五
十
三
。
到
门
风
竹
笑
,
入
座
水
云
涵
。
提
榼
寻
慈
氏
,
他
年
尔
共
龛
。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情感
植物
人参
普度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屏山下的普度庵,环境清幽,充满禅意。首句“南屏山咫尺,灌木隐精蓝”,以“咫尺”形容距离之近,而“灌木隐精蓝”则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的氛围,精蓝即寺庙,灌木丛生,掩映其间,仿佛与世隔绝。接着,“花吐百千亿,人参五十三”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庵内花开繁盛的景象,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人参五十三,可能是指庵内某种特定植物的数量,或是诗人对庵内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到门风竹笑,入座水云涵”则进一步渲染了庵内的宁静与和谐。风吹过竹林,似乎在轻声欢笑;坐于其中,仿佛融入了水云之间,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与净化。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提榼寻慈氏,他年尔共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提着酒榼(古代盛酒的器具)去寻找慈氏(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某一天,自己能与庵中的僧侣一同安息,体现了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普度庵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佛教精神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