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入
香
山
院
对
月
老
住
香
山
初
到
夜
,
秋
逢
白
月
正
圆
时
。
从
今
便
是
家
山
月
,
试
问
清
光
知
不
知
。
写景秋
地点香山院
情感思乡
季节初秋
月光
译文
第一句“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可以翻译为:在香山住下后第一个夜晚的秋天,恰逢一轮明月当空,光辉照耀。
第二句“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可以翻译为:从今以后,这轮明月就像我家乡的月亮一样,试问它是否知晓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属感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境。诗人在深夜里,刚到达香山的住所,恰逢秋季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这轮明月,象征着一种清澈纯洁,也让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诗中“从今便是家山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新居所产生的情感寄托,将自然景物纳入自己的生活范畴之中。而最后一句“试问清光知不知”,则是诗人与月亮之间的默契交流,用一种哲理的语调,探讨着月光是否能理解诗人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宁静,通过对月亮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