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送别
边塞
励志
怀古
山水
写景
咏物

译文

毳锦制成的衣物模糊地覆盖在橐驼身上,征骑的队伍迅速地穿越沙陀。
寒冷的天气冲破了荒漠,士兵们身着沉重的戎装;夜晚时,他们心中却怀揣着对中华大地的许多梦想。
诗人的健康常常因为写赋而显得有力,喜欢豪迈的曲调时常常伴着击壶高歌。
等到有朝一日建功立业、制定平定吴国的策略时,即便是那万丈高的西山也能被我们征服和磨平。

赏析

这首诗《送殷献臣北上》由元代诗人杨云鹏所作,描绘了送别友人北上的场景,充满了壮志豪情与深沉的思乡之情。首联“毳锦模糊覆橐驼,骎骎征骑度沙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边塞送别的画面。毳锦,指质地粗糙的毛织物,这里用来形容覆盖在骆驼身上的衣物,既显简朴又带有一丝温暖。骎骎,形容行进速度之快,征骑则是远行的骑兵。沙陀,泛指沙漠地带,此处象征着友人即将前往的遥远北方。整句通过“模糊”、“骎骎”等词,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略带离愁的氛围。颔联“寒冲绝漠戎装重,夜绕中华汉梦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绝漠,指的是荒凉的沙漠,这里喻指友人将要面对的艰苦环境。戎装重,不仅指装备的沉重,也暗含着责任与使命的沉重。夜绕中华汉梦多,则是借梦境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与祝福,希望他在异域他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安宁。颈联“诗健每因横槊赋,曲豪长爱击壶歌”,转而从情感层面切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与期待。横槊赋诗,典出《三国志》,形容文武双全的英雄气概;击壶歌,源自《诗经》,比喻豪放的歌声。这两句既是对友人才情的赞美,也是对其北上征程中坚韧不拔精神的期许。尾联“勒功会待平吴策,万仞西山尚可磨”,则寄寓了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厚望。勒功,意为刻石记功,常用于表彰战功或政绩。平吴策,可能是指统一南方的策略,这里象征着友人北上的最终目标。万仞西山尚可磨,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能力的信任与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北上征程的美好祝愿与深切期待。

杨云鹏

18首
云鹏。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閒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所赋《青梅》、《瑞莲》、《瓶声》、《雪意》,或多至十馀首。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之等,不啻十数人,称号专门。就诸人中,其死生于诗者,汝海杨飞卿一人而已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