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八
咏
(
其
二
)
玉
泉
垂
虹
山
前
树
底
碧
迢
迢
,
试
问
源
头
出
处
遥
。
斜
落
石
梁
疑
饮
涧
,
远
趋
沧
海
欲
吞
潮
。
声
从
夜
雨
添
来
急
,
影
逐
晚
风
吹
不
消
。
太
液
池
边
春
似
锦
,
绿
波
长
带
翠
烟
飘
。
写景
山水
地点
季节
春天
手法
垂虹
赞美
情感
思乡
名胜
城市
场景
译文
远看山前树影绵延,碧绿无际,我试问这山泉的源头在何处,似乎遥不可及。
斜斜的流水落在石桥上,像是喝着山涧的水,流向远方,似乎想要吞噬那海潮。
雨夜中传来潺潺的水声,更加急促,水影在晚风中追逐,却始终不曾消散。
在太液池边,春天如锦绣般美丽,绿色的水波像一条长带,在翠绿的烟雾中飘荡。
赏析
此诗描绘了玉泉垂虹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浑与柔美。首句“山前树底碧迢迢”,以“碧”字点出景色的清幽,而“迢迢”则赋予了山色深远之感,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绿色世界之中。接下来,“试问源头出处遥”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那未知的源头,激发了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与探索。“斜落石梁疑饮涧,远趋沧海欲吞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姿态。水珠斜落石梁,仿佛在轻饮山涧之水;而远处的水流,则似乎正向着大海奔去,欲吞纳潮汐,展现了水势的浩瀚与力量。“声从夜雨添来急,影逐晚风吹不消”则进一步描绘了水声与光影的变化。夜雨过后,水流更加湍急,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晚风中,水的倒影随风摇曳,却始终不散,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动态的美。最后,“太液池边春似锦,绿波长带翠烟飘”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场景。太液池畔,春光如织,绿波荡漾,翠烟缭绕,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跃然纸上。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玉泉垂虹的壮丽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