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赴
都
门
过
天
界
方
丈
别
山
舟
觉
义
春
来
抱
病
淹
行
色
,
每
到
山
中
兴
便
长
。
云
护
石
床
僧
在
定
,
月
明
台
殿
草
飞
香
。
烟
霞
暂
别
三
千
里
,
萍
水
俄
惊
二
十
霜
。
欲
了
无
生
齐
出
处
,
愿
从
淮
老
问
真
常
。
写景
怀古
抒情
送别
春日
别离情感
写山
山水
情感
友情
别离场景
译文
春天我身体抱恙,出行路途漫长,每每到山中游玩都会觉得心生欢喜。
云雾环绕着石床,僧人在定中修禅;月亮照亮了台殿,青草散发着香气。
暂时与烟霞分别,相隔了三千里的距离;萍水相逢,惊觉已经过了二十年的时光。
想要明了无生无灭的道理,与世间万物的起源和归宿相齐;愿意跟随淮老,向他询问真正的常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春日抱恙,前往京都途中,途经山林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深刻思考。首联“春来抱病淹行色,每到山中兴便长”点明了诗人因病滞留,但每当步入山林,心灵便得到了释放与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渴望。颔联“云护石床僧在定,月明台殿草飞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中僧侣修行的静谧场景。云雾缭绕的石床,月光下的殿堂,以及草间飘散的香气,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颈联“烟霞暂别三千里,萍水俄惊二十霜”表达了诗人与山林的暂时离别,以及时间的流逝。三千里烟霞象征着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二十霜则暗示了岁月的匆匆,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尾联“欲了无生齐出处,愿从淮老问真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欲了无生,即寻求生命的终极答案;齐出处,则是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愿从淮老问真常,则是希望从高僧那里获得对宇宙真理的解答。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禅宗思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殷迈
17首
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隆庆时历江西按察使、四川右布政使。万历时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事。恬淡寡交,然与意气相投者贻书不远千里,以学术相辩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