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令
狐
明
府
行
当
腊
候
晚
,
共
惜
岁
阴
残
。
闻
道
巴
山
远
,
何
如
蜀
路
难
。
荒
林
藏
积
雪
,
乱
石
起
惊
湍
。
君
有
亲
人
术
,
应
令
劳
者
安
。
写景
抒情
怀古
写雪
写山
荒林
边塞
思乡
季节
冬季
译文
此时已到腊月,天气晚矣,我们共同惋惜岁末的时光已经所剩无几。
听说巴山很远,但它的路途是否比蜀道还要难行呢?
荒芜的树林中积雪很深,而杂乱的石头之间惊现湍急的水流。
你有掌握治病救人的医术,应当能令辛劳的人们得到安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时节,诗人对友人郑令狐明府即将前往巴蜀之地的关切与担忧。首联“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点明了时令,腊月将尽,年岁将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闻道巴山远,何如蜀路难”则通过对比巴山和蜀路的遥远与艰难,暗示了旅途的不易,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颈联“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生动地描绘了途中的自然景象,荒凉的树林中积雪覆盖,乱石间激流奔腾,既展现了旅途的险峻,也营造了一种肃穆而壮丽的氛围。尾联“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则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凭借智慧和善良,能够安抚劳苦之人的心灵,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旅途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之心。
刘季孙
45首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刘季孙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刘季孙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
宋·朱翌
六花几岁不来南,大似优昙欲遇难。瓦响急倾鲛鮹颗,袖宽先得柳花团。莫忧荔子明年少,已是梅英向腊残。骨冷魂清北风里,更临江槛俯惊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