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思乡
写事
山水
抒情

译文

大汉王朝把我远嫁,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将我的终身寄于异国他乡的乌孙国王。
居住在以毛毡为强的帐篷里,以肉为食,饮辛酪。
住在这里常常想念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黄皓啊,回我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被迫远嫁异国的哀伤与思念之情。开篇"吾家嫁我兮天一方",便点出了女子被送往遥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如同另一个世界般遥不可及,显示出古代婚姻中女性地位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奈。接着"远托异国兮乌孙王",提到了女子所嫁之处乃是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乌孙王”指的是西汉时期在今新疆一带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这里通过对异域文化和政治实体的描述,强化了离别与孤独的情感。"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中的"穹庐"是北方民族所居住的毡帐,"旃"则是一种用动物尾巴制成的装饰品。在这里被用作了房屋的构筑材料,从中可以感受到女子对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与陌生感。接下来"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进一步描绘了异乡生活的艰苦和文化差异,"以肉为食"意味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酪为浆"则指的是对乳制品的依赖,这在中原地区并不常见。"居常土思兮心内伤"表达了女子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心中的痛苦,尽管生活已有所适应,但内心的哀伤仍然无法抚平。这里的“常土”指的是平常、习惯的土地,即故乡。最后"愿为黄鹄兮还故乡"中女子表达了想要化作黄鹄(一种传说中的鸟)返回家乡的心情,象征着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这里通过将自己比喻成一只能够飞翔千里的神鸟,以此来表达无论多么艰难,都希望能够回到温暖的故土。整首诗通过女子嫁往异国的经历,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悲哀以及对家庭与文化根源的深切眷恋。

刘细君

1首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