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
客
吟
上
山
采
樵
选
枯
树
,
深
处
樵
多
出
辛
苦
。
秋
来
野
火
烧
栎
林
,
枝
柯
已
枯
堪
采
取
。
斧
声
坎
坎
在
幽
谷
,
采
得
齐
梢
青
葛
束
。
日
西
待
伴
同
下
山
,
竹
担
弯
弯
向
身
曲
。
共
知
路
傍
多
虎
窟
,
未
出
深
林
不
敢
歇
。
村
西
地
暗
狐
兔
行
,
稚
子
叫
时
相
应
声
。
采
樵
客
,
莫
采
松
与
柏
。
松
柏
生
枝
直
且
坚
,
与
君
作
屋
成
家
宅
。
写山
写采樵
抒情
励志
秋景
写生活感悟
亲情感怀
译文
上山砍柴挑选枯木,深入林中砍柴艰辛多。
秋季野外野火焚烧橡树林,枝干已干适合砍伐。
山谷间斧头声声,砍下整根青藤捆成束。
太阳西下等待同伴,弯弯竹担压弯了肩背。
大家都知道路边有猛虎洞穴,未出森林不敢稍作休息。
村西地势昏暗狐狸兔子出没,小孩呼叫时回应声声。
砍柴人,别砍松柏树。
松柏枝直且坚硬,可为你们建屋造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上山采集枯木的艰辛劳作和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樵夫劳动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苦与宁静。开篇“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两句,直接点出了樵夫的工作内容及其艰难。随后,“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描述了自然环境对樵夫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危险感。“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则是对樵夫工作的声音和成果的描绘,通过斧头敲击树木的声音,展现了劳动的过程与成果。接着,“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表现了樵夫结束一天的劳作,准备返回家园的情景。这里的“竹担弯弯向身曲”生动地描绘出了满载枯木的重担对身体的压迫。“共知路傍多虎窟,未出深林不敢歇”则透露出樵夫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危险,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恐惧。随后的“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时相应声”描绘了樵夫下山后归家途中的宁静与祥和,通过孩子的叫声增加了一份亲切感。最后,“采樵客,莫采松与柏。松柏生枝直且坚,與君作屋成家宅”是诗人对樵夫的一番劝勉,鼓励他们选择适宜的树木,以期建立稳固的家园。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家庭和居所稳定性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的关怀之心。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樵夫的劳作和生活细节,展示了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一隅,以及人们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情景。
张籍
441首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出山古像赞
宋·释智愚
金钟夜击九重城,六载归来改瘦形。待得众生心眼活,雪山依旧碧崚嶒。
便风挂帆欣然有作
宋·刘攽
泛梗江流疾,转蓬风力强。天时周必复,吾道不终藏。白鹤先余路,飞乌送客樯。挂帆资隐几,北走万山苍。
病起连雨四首(其四)
明末清初·王夫之
潜圣峰云碧万层,萧萧杉竹托山僧。辜恩垂死馀双泪,扶病今生梦一登。多日六经藏孔壁,何人十字志延陵。湖天秋水鱼书绝,寂寞孤阡挂古藤。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颠。阴厓尚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木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
雾
清·爱新觉罗·弘历
金行宜肃爽,胡然云屡作。溽暑究已退,晚每殷霞脚。予意虑蒸霖,有碍南亩穫。嘉种近西成,秋阳望时暴。今朝喜薄雾,兆晴氛渐霩。卓午果朗然,清辉悬煜爚。金风忽飒沓,郢气已澄廓。公.....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