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使
山水
写景
抒情
读书
赞美
豪放
传赞
春日写景
人文景观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名为《代叔父九经堂歌》。诗中描绘了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九经堂,堂内藏书丰富,金龙盘绕,钟声悠扬,却与世俗格格不入。诗人通过对比堂内外的景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诗的开头“黄冠物外士,碧眼世中儿”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黄冠物外士”比喻为超脱尘世的隐士,而“碧眼世中儿”则代表世俗中的孩童,暗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接着,“琅函赤轴富裒蓄,金作蛟龙盘绣栭”描绘了九经堂内藏书丰富,装饰华丽,金龙盘绕,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撞钟击钵走聋俗,圣典寂寞令人悲”一句,通过对比九经堂内的庄严与世俗的喧嚣,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被遗忘的悲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九经堂的壮丽景象:“我登九经堂,四顾光陆离。画檐散彩喷朝日,翠幌倒影摇天池。”这里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描绘,展现了九经堂的辉煌与生机。“牙签插架争突兀,若有鬼物森持扶”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九经堂内书籍之多,仿佛有无形的力量支撑着它们。接下来,诗人提到堂主“使君雅意尊经术”,并特意开辟后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咄嗟土木上星汉,下视仙宫梵宇俱么微”通过夸张的比喻,强调了九经堂的宏伟与神圣,使得其他建筑显得渺小。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九经堂能够遍布天下,成为人们学习和遵循的经典之地,通过教育改变人心,提升社会风气。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也有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史浩

652首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