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写景抒情
山水场景
爱情闺怨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闺阁生活画卷。首句“流苏小揭人初起”,以流苏轻拂、人声初醒的细腻笔触,勾勒出清晨闺房的宁静与温馨。接着,“博山烟袅屏风里”一句,通过博山香炉轻烟袅袅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室内氛围的幽静与雅致。“红日映帘衣,梁间玉剪飞”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红日初照,映射在衣裳上,光影交错间,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而梁间的玉剪(即燕子)翩翩飞翔,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也寓意着春意盎然和生命的活力。“回眸惊瞥见,笑倚门中扇”描绘了主人公不经意间的一瞥,以及随后的轻盈动作——倚门扇而笑。这一细节充满了少女的羞涩与喜悦,同时也暗示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喜爱。最后,“准拟嫁文鸯,灯花昨夜双”两句,透露出主人公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与期待。文鸯在此处可能象征着理想的伴侣,而“灯花昨夜双”则预示着喜讯或幸福即将到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闺阁生活场景,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和情感细节,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
集句联
清·何绍基
大开窗牖纳宇宙;醉与花鸟为交朋。
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其一)
宋·杨万里
问我来朝南内南,便从花底趁朝参。新诗犹作江西集,为带筠州刺史衔。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留别雪堂呈子瞻
宋·释道潜
策杖南来寄雪堂,眼看花絮老风光。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渺茫。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其一)
清·张之洞
茗香步算知周鼎,文达多闻辩陆铭。争向山灵谈考据,禅床塞耳不能听。
贺新郎(其十五)为汪蛟门舍人病中纳姬和方虎
明末清初·龚鼎孳
璧月虾须卷。报香车、苧萝人到,羁愁齐遣。病起长卿微倦后,消得露华浓泫。叠绣袜、红绵含茧。鬓影钱塘云母辑,渡广陵、八月秋涛浅。菱镜黛,晓窗展。倚风生怕腰身显。护娇羞、锦屏六.....
董娇饶诗
汉·宋子侯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