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驿
怀古
写景
边塞
抒情
情感
友情
战争
写地
中原
描述

赏析

这首《满江红》词,以“忆旧游”为主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故友的深情寄托。词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词的开篇“曾记中原”,以回忆的方式引入主题,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历史画卷。接下来,“与数子、挥鞭竞出”、“同凭吊、园空石尉,城荒李密”等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氛围之中,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夜卧戍楼风咽鼓,晨题败驿霜胶笔”两句,通过夜间的戍楼与清晨的驿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更月中、带雪上轘辕,奇无匹”则以月色、雪景与历史人物的关联,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而生动。“战场内,碑填漆。丛祠外,灯摇日”两句,通过战场与祠堂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对英雄与祭祀的尊重。接下来,“往事铲来如削草,新愁制就同煎术”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新愁的处理,体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最后,“算倩他、白日繫长绳,嗟无术”一句,以“白日繫长绳”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留住过去美好时刻的渴望,同时“嗟无术”二字,则流露出词人面对无法改变现实的哀叹与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情怀与对友情的珍视,语言华丽,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佳作。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唐·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对书寄与泪潺湲。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