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西
送别
抒情
情感
思乡
思念
写景
山水
秋节
怀古
咏物
怀才不遇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沂孙的《三姝媚》其一,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诗中通过对兰花、萤火虫和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时光和友情的怀念,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情感困扰。"兰缸花半绽"一句,以兰花半开的形象,隐喻着美好事物总在瞬间即逝,而未能完全展现其美。"正西窗凄凄"则描写了秋夜的萧瑟气氛,"断萤新雁"更增添了一种孤寂和离索之感。"别久逢稀"表达了难得相见的珍贵,而"谩相看华发"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共成销黯"一句,通过对花落叶枯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传达出友情和事物皆会随时间而凋谢。"总是飘零"二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更休赋、梨花秋苑"则是对过往生活场景的追忆,通过梨花和秋夜的宁静,抒发了怀旧之情。"何况如今"四字,引出下文,对目前孤独凄凉境遇的感叹。"离思难禁"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深,而"俊才都减"则是对于当时英才辈出的不再,时代变迁的无奈。"今夜山高江浅"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强化了孤独和寂寞的情绪。"又月落帆空"更增加了一种流离失所之感,而"酒醒人远"则是对逝去欢乐时光的回忆。"彩袖乌纱"一句,以服饰形象,隐喻着华丽转瞬即逝。"解愁人、惟有断歌幽婉"表达了通过艺术来抒发和缓解心中的忧愁。"一信东风"二字,引出下文,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再约看、红腮青眼"则是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重逢之愿。最后,"只恐扁舟西去,苹花弄晚"一句,以水上行舟和晚风中的苹花,表达了对于友人离别的担忧,以及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

王沂孙

69首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王沂孙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眉妩·新月》、《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等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