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绝
诗
(
其
七
)
阳
冰
篆
泠
泠
庶
子
泉
,
落
落
阳
冰
笔
。
云
气
势
崩
垂
,
龙
蛇
互
蟠
屈
。
峄
山
既
劘
灭
,
石
鼓
又
缺
失
。
唯
兹
数
十
字
,
遒
劲
倚
云
窟
。
模
印
遍
华
夷
,
流
传
耀
缃
帙
。
书
诚
一
艺
尔
,
小
道
讵
可
忽
。
乃
知
出
人
事
,
千
古
名
不
没
。
书法艺术
怀古抒情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王禹偁的《八绝诗·其七·阳冰篆》,创作于北宋时期。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抱负与文学理想的作品。开篇“泠泠庶子泉,落落阳冰笔”,诗人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和书法之美,通过对比衬托出书写时的神采飞扬。"云气势崩垂,龙蛇互蟠屈"则是形象地表达了书法中的生动力度和笔力的变化,好似云雾缭绕,而又如龙蛇纠缠。中间部分“峄山既劘灭,石鼓又缺失”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感慨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紧接着“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则强调了文字的力量,即便是简短的几句话,也能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气概。结尾“模印遍华夷,流传耀缃帙”表明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以及期望其能够广泛传播,被后世所称颂。最后,“书诚一艺尔,小道讵可忽”进一步强调了文学艺术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没”则是诗人对自己追求不朽名声的坚定信念。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书法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不被遗忘。
王禹偁
670首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猜您喜欢
咏史诗·博浪沙
唐·胡曾
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雠。
季平为书“澹定村”三大字、并书赠“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二语为楹帖赋谢(其二)
清·丘逢甲
下笔真成千丈强,更将龙卧许南阳。何当窥井重炎火,天马西来汉道昌。
京邸感怀三十二韵
清·边浴礼
身世艰虞里,乾坤惨澹时。不才耽薄禄,冷官滞京师。日驭瞻穹朗,云程历险巇。匡君惭汲戆,违众慕梁噫。帝载高元默,民生怆殿㕧。人方游泰宇,祸忽起潢池。天狗星飞焰,蚩尤雾展旗。负.....
石曼卿三佛名大字
宋·张耒
石公神仙狂,脱落隐诗酒。馀情到翰墨,落笔闻宇宙。峥嵘龟山殿,风雨梁栋旧。煌煌三佛榜,铁柱贯金纽。开张宫室正,浑实山岳厚。井水骇龙跧,蚁封观骥骤。欲知分毫初,一釂尽数斗。墨.....
光福寺与夷叔围棋夷叔属赋诗纪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鬓底湖光万顷浮,极天帆影落茶瓯。半床花雨同僧夏,一磴松风对弈秋。逃世何心还逐鹿,忘机吾意羡飘鸥。浮山说法欧公喜,国手应知逊一筹。
融轩
明·李坚(贞夫)
一室虽云小,中藏天下春。眼前皆物共,榻外亦吾邻。丽日风生煖,温泉脉自淳。笑渠失弓者,得计楚邦人。
天宁寺叠前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柰苑香花集禅侣,慈宁万寿祝如陵。似兹那可异端辟,但彼谁臻最上层。忘所入流佛惟寂,遇佳得句我犹能。论民便欲论其苦,廿七年来心是凭。
和米芾李公炤家二王以前帖宜倾囊购取寄诗
宋·薛绍彭
圣草神踪手自持,心潜模范识前规。惜哉法书垂世久,妙帖堂堂或见遗。宝章大轴首尾俱,破古欺世完使离。当时鉴目独子著,有如痼病工难医。至今所收上卷五,流传未免识者嗤。世间无论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