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宿
写景
抒情
秋夜
梧桐
孤鹤
月景

译文

今夜西亭的月亮格外圆满
轻薄的窗帘随风摇曳陪伴着夜晚的烟雾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首句“此夜西亭月正圆”设定了诗歌的情境,月亮如同一个轮廓清晰的镜子悬挂在西亭之上,映照出一片宁静和谐。"疏帘相伴宿风烟"则让人感受到室内外空气的流动与轻柔的窗帘共享这份寂静,似乎连风都带着些许烟霞,在夜里悄然飘逸。第三句“梧桐莫更翻清露”中,诗人通过梧桐树叶不再翻转以避免沾染更多的露珠,传递出对这宁静夜晚的一种珍惜之情。它既是对自然界细腻描写,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或许在享受这种孤独与清冷,但同时也在警觉地维护着这份难得的平和。末句“孤鹤从来不得眠”则引入了一位孤独的鹤,连它都无法入睡,这不仅增强了夜晚的寂静感,也让人联想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可能正如那只鹤一般,在这宁静的夜晚中保持着警醒与思考。这也许是对自己的写作状态的一种描绘,或是一种艺术化的自我表达。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窗帘、梧桐叶和孤鹤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让读者在这平淡中寻得一份精神上的寄托。

李商隐

604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您喜欢

殳积堂桐荫觅句图
清·汪远孙
科头小立倚疏桐,踏遍苍苔径数弓。凉意乍生新雨后,诗情都在一秋中。影同雪碎庭筛月,声比泉清树卷风。四壁萧间发长啸,更闻孤鹤唳遥空。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其二)
宋·苏辙
捲衣换斗酒,欲饮月明中。坐看浮云合,遥怜四海同。清光知未泯,来岁尚无穷。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其十)
清·朱景英
东岭月初出,南园客未归。当筵镇幽赏,促坐伫清辉。帙待风前展,蔬将雨后肥。愿言频过我,折简勿相违。
蝶恋花(其二)残月,叠前韵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月上墙腰无几尺。耽搁人眠,故故帘钩白。不是灵妃江海隔。泥伊唤住同邀笛。较雨量晴多事客。一样寻常,近水夸先得。等到曲终江上瑟。数峰不辨青和黑。
游仙六章赠陈鍊师(其二)
明·焦竑
昨夜曾过玉女家,满身环佩带烟霞。归时更按游仙曲,醉踏层峰弄月华。
野居池上看月
唐·姚系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泫露苍茫湿,沈波澹滟光。应门当未曙,歌吹满昭阳。远近徒伤目,清辉霭自长。
不染上人斋中留宿
明·欧阳建
十载谈玄愧未真,何如今夕倍通神。坐残石上三更月,證尽人间两世因。茶熟正须棋局稳,香销犹爱竹床新。随缘处处心皆佛,破衲原来不染尘。
送知全禅师南游
唐·刘得仁
师誉振京城,谈空万乘听。北行山已雪,南去木犹青。夜岳禅销月,秋潭汲动星。回期不可定,孤鹤在高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