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饿
写雪
自然现象
描述物性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模仿苏轼的雪诗所作,以咏雪为题,展现了雪的动态美与变化。诗人通过描绘雪的形态、动态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展现了雪的轻盈、纷飞、藏匿以及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高低互腾凌,先后更唱和",形象地写出雪花在空中上下翻飞,互相追逐的场景。“密密骄有馀,斜斜困无奈”,描述了雪花密集而繁多,虽有困顿但仍顽强飘落。“翔空久未集,到地期不堕”则强调了雪花在空中的持久飞翔和落地时的稳定。接下来,诗人通过“云惜暗遮围,风欺恶掀簸”表现雪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以及“林光夜毰毸,瓦色晨玭瑳”描绘雪覆盖后的景象。动物的反应也融入其中,如犬吠、儿童嬉戏,显示出雪带来的生动画面。诗中还提到雪的特性,“体虚君勿嫌,窖实更堪货”,暗示雪虽轻但能保暖,具有实用价值。雪的飘落过程被细致刻画,如“飞逾絮毛弱,藏耐刀斧剉”,形象地形容其柔软和坚韧。最后,诗人以雪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收尾,如“填沼害鱼游,封巢妨鹤卧”,又如“经厨忽涣汗,度井翻坎坷”,描绘雪融化后带来的变化。全诗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现了项安世对雪的独特观察和细腻情感。

猜您喜欢

过洞庭书所见
宋·张埴
湿烟吹起岸东西,渔子藏舟竹四围。脱下蓑衣扬去雪,不教人道钓鱼归。
苦寒行
明·卢龙云
黯黯寒云黑,云寒不见月。天际多悲风,吹落云中雪。雪花入户来,寒威夜转烈。牢落客襟单,展转愁怀结。愁多苦夜长,耿耿待明发。旭日出东隅,开门扫积雪。素影流清辉,差可自怡悦。
秋日斋居值雨已而大雪呈韩亚卿二首(其二)
明·王鏊
愁霖何富晴,怪雪忽已积。狂飞九月晦,无乃太急迫。宁当大庭贺,终作虚檐滴。不知堆为盐,但未大于席。为祥或为灾,众口纷籍籍。已闻半月前,何论一日隔。愁吟欲附火,块坐惟面壁。得.....
散叟复园先后来湖上同作富春之游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旬日别后皆有诗至作感怀六首寄答(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骤暖作雪候,晶天忽萧飒。鳞鳞激黯波,殊光动楹榻。泄云掩长飙,扯挦成破衲。残照万古痕,阵雁带孤塔。气兼冰炽竞,色冱天地杂。燠雨两非真,仰立愁阊阖。山鬼不见天,嗒尔何问答。吹.....
咏雪依韵和愚公
清末近现代初·夏子麟
一白浑无际,顿教径路微。江头人独钓,驴背与遄飞。银海澄千界,琪花灿四围。絮飘沈复起,盐撒是耶非。鸟觅巢多误,鸿留爪尚稀。荒黎悲转壑,卒岁叹无衣。
听雪篷
明·周鼎
拥衾何处最宜听,篷底无眠酒半醒。急似绿荷酣夜雨,轻如画浆拨春冰。寒潮暗度风生港,淡月斜明水满汀。却忆灞桥驴背客,帽檐时作洒窗声。
岁事歌二首(其一)
明·朱长春
除夜春雷隐地起,小年岁雪纷未已。黄泥乍融不肯冻,百草作芽青欲死。草死不愁愁麦黄,冬暖根薄恐易伤。眼前米市忽腾粜,人间那得陈千仓。城头鸟鹊无数叫,父老对之愁断肠。
寒夜
金·赵秉文
岁晏寒无那,夜深清欲饥。竹风惊梦断,雪意听窗知。稍稍鹊翻树,萧萧人语篱。虚明满吾室,何许月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