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
春天
写景
写花
落梅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山行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情感的细腻表达。首句“山北山南日几回”,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的广阔与时间的流逝,仿佛在说山的南北之间,太阳已经轮回了几回,时间悄然流逝,却也赋予了山林以生机与变化。次句“半山山舍更传杯”,则将画面聚焦于半山腰的一处山舍,这里的人们在春日的温暖中举杯畅饮,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生活简单而充满乐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第三句“一声羌笛山云裂”,通过一声羌笛的悠扬,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似乎连山上的云都被这笛声所震撼,裂开了一道缝隙。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声音的穿透力,也暗示了情感的强烈与深远,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一句“二月山花有落梅”,点明了时节,二月正是春意盎然之时,山花烂漫,而落梅则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哀愁与季节的流转感。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美好稍纵即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山行的独特魅力,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情趣的捕捉,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一曲深情的自然颂歌。

俞德邻

382首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