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写景抒情
离别
情感
节气写景
物候象征
写鸟感怀

译文

夕阳下的天空一片遥远幽深,谁能为我解开心中的烦忧。
单薄的被子无法抵挡寒冷,霜雪已厚厚地覆盖大地。
晚年时壮志消磨,如雁南飞引发深深的悲痛。
深沉的哀痛又能怎样,桃李般的希望突然凋零。
设置的帷帐只是空自,你已离世,再也不会回来。
虽然生前情深意重,但逝去后只能寄托在荒凉之地。
怀抱对女儿的遗憾,自知并非世间超凡之才。
半夜起身抖擞衣裳,抬头看那银河还在徘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杳杳日云夕,郁结谁为开"表达了一天之中太阳早早落山,连带着愁绪也随之而来,没有人能够解开这份烦恼。"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则形象地展现了寒冷的夜晚,薄被无法取暖,窗外已经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霜。在"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中,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哀伤,而这些美好的记忆如同惊飞的鸿鸟一般,让人愈发感到悲痛。"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哀伤感,是由于岁月匆匆,好景不再,使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怨。"帏帐徒自设,冥寞岂复来"则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似乎一切都已注定,而过去美好的时光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平生虽恩重,迁去托穷埃"中,诗人虽然承认与所爱之人的情感深厚,但终究也只能将这份深情寄托于贫瘠的尘世。"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一句,更深化了对失落美好的追念与哀悼。最后两句"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则描绘了一种在寂静夜晚突然惊醒的情景,连星空中的银河都似乎还带着一丝寒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孤独与悲凉,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追怀。

韦应物

568首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您喜欢

闻笛
明·黎贞
江水澄清江月白,夜拢扁舟南浦驿。谁家年少不解愁,频向船头苦吹笛。笛声飘飘高入云,离人更愁不忍闻。商声嘹亮羽声急,梅花落尽江南春。梅花已歇复三弄,离人听之愁入梦。听之涕泪谁.....
约叔真(其二)
宋·华岳
厄堂有事留司马,凌阁无名问太宗。我且盘桓君且去,归斯千载约芙蓉。
祝英台近·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清·周星誉
暗潮生,纤月暝,解榜越江口。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何处重回首。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
至日怀族子廷光(其二)
清·朱次琦
及尔一挥手,临风空断肠。乾坤余聚散,身世阅苍茫。朔吹零孤馆,江声碎夕阳。愁心惊晚序,连夜梦河梁。
浣溪沙(其十一)
宋·晏殊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鹧鸪天(其二)
宋·黄庭坚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环绕折残枝。自然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无闲事,即芳期。菊花须插满头归。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用渠翁老师韵赠宫谕王槐野主翰留院(其一)
明·黄廷用
帝京春色蔼缤纷,匹马嘶嘶恋别群。四海情亲惟共汝,几人风雅可如君。飞旌遥指秦淮树,倚棹回看汉苑云。此地离心殊未已,莺声柳外不堪闻。
点绛唇·闻笛
清·陈世祥
烟霭全收,远空一色青如削。笛声依约。向酒肠频掠。翻下庭花,字字相思托。牵情着。月儿将落。人在栏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