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詹
事
澹
人
得
当
湖
冯
氏
耘
庐
旧
业
分
别
馆
一
区
为
余
卓
锡
地
漫
赋
四
章
志
欣
感
之
意
寄
詹
事
(
其
二
)
去
郭
五
六
里
,
舟
行
多
板
桥
。
到
门
仍
隔
水
,
入
坞
不
禁
樵
。
荇
净
波
如
拭
,
簧
低
鸟
故
娇
。
长
林
真
得
地
,
不
枉
主
人
招
。
山水田园
写景
写水
抒情
友情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首句“去郭五六里,舟行多板桥”,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交通方式,通过“五六里”和“板桥”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接着,“到门仍隔水,入坞不禁樵”,进一步描绘了道路的蜿蜒曲折,以及沿途的自然景象,仿佛引导读者穿越山水,体验那份与世隔绝的宁静。“荇净波如拭,簧低鸟故娇”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中的荇菜比作被擦拭过的镜子,波光粼粼;同时,低飞的鸟儿似乎也因环境的优美而显得格外娇媚。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长林真得地,不枉主人招”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与感激。长满树木的山林,不仅得到了妥善的利用,还让主人感到满意,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也是对主人智慧与品味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