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夜
作
旅
馆
寒
灯
独
不
眠
,
客
心
何
事
转
凄
然
。
故
乡
今
夜
思
千
里
,
霜
鬓
明
朝
又
一
年
。
思乡情感
节日
除夕
忧时感怀
译文
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除夕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旅馆寒灯独不眠"一句,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孤单景象。"客心何事转悽然"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反映出游子对于家乡的无限眷恋。"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直接表达了对远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千里”,既可以理解为实际上的物理距离,也可以看作是心灵之间不可逾越的渺远。这种思念不仅是空间上的隔绝,更有时间上的无尽延伸。"愁鬓明朝又一年"则是在叙述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里的“愁鬓”,指的是因思虑而生出白发,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在身心上的刻痕。而“明朝又一年”,则是在除夕之夜,对即将到来的新岁感到无限感慨,似乎能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孤独、思乡愁绪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深刻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于时间与空间相互作用下人类共同体验的一种艺术表达。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除夕(其二)
明·陈天资
绝塞逢春岁欲新,天涯稚子转相亲。千家未撤三城戍,孤枕犹羁一病身。北警频来魂亦怒,南书不至泪交侵。巡檐散步青云下,苦忆霜鬟守岁人。
戊辰除夜四绝(其三)
宋·周紫芝
无功饱食愧侏儒,赢得霜添白颔须。已是再逢新太岁,何须羞饮后屠苏。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除夕
宋·陆游
六圣涵濡作幸民,明朝七十八年身。门前西走都城道,卧看无穷来往人。
除夕刘户部宅
明·何景明
画省开云幔,西堂对雪峰。一年惟此会,万里几相逢。守岁亲灯火,朝天候鼓镛。江湖有岐路,漂转叹萍踪。
除夜(其三)
宋·方岳
春缸落面滑于油,旋泼醅来不用篘。穷鬼相随政相熟,莫题荼垒恼渠休。
除夜哭仲孙概(其二)
宋·徐瑞
我老那堪哭,吞声泪一襟。应门差慰眼,伏枕独伤心。白璧归黄壤,孤坟寄古林。凄凉重泣痛,临绝有遗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