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
写景
地点
夏景
写水
抒情
清暑
童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陈廷壁、周宗道在傍晚时分从竹庄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首联“酒阑挝鼓棹郎催,拉柁迎潮细浪开”,描绘了归途中,酒宴结束,鼓声催促,划船郎忙碌着,船只迎着潮水前行,细浪被激起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动词“挝”、“催”、“拉”、“迎”、“开”,生动地展现了归程的动态感。颔联“竹屿东头诸客散,柳塘南下一舟回”,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竹屿之侧,客人已散去;柳塘之南,一舟缓缓返回。这两句通过“散”和“回”两个动作,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归途的宁静与淡泊。颈联“微阳远浦红犹在,断雨回风白又来”,将视线转向远方,夕阳余晖映照在远处的水面上,留下一抹红色,而一阵阵断续的风雨过后,又带来了新的白色景象。这一联以色彩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尾联“童子伺门灯火候,漫因清暑再传杯”,则回到了归家的温馨场景。家中孩童在门前等候,灯火温暖,诗人随口吟唱,再次举杯饮酒,享受着清暑之夜的闲适与欢乐。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生活的惬意。整首诗通过对归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和生活场景的温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沈周

1057首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