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中
白
木
匡
床
草
荐
柔
,
坐
深
无
寐
独
搔
头
。
明
河
转
影
天
低
树
,
清
夜
分
更
月
过
楼
。
病
骨
瘦
生
先
觉
露
,
老
怀
虚
甚
易
惊
秋
。
七
情
莫
与
微
躯
妒
,
生
已
知
浮
死
识
休
。
抒情
病中感怀
秋日写景
病中感慨
思乡情感
哲理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病中》描绘了诗人在病榻上的孤独与沉思。首句“白木匡床草荐柔”写出了简朴的居室环境,以草荐为床铺,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和身体的不适。次句“坐深无寐独搔头”通过动作细节,刻画出诗人因病无法入睡的焦虑和内心的烦扰。“明河转影天低树”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亮的银河倒映在低垂的树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接下来的“清夜分更月过楼”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深夜的更鼓声和月光穿过楼阁,增添了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病骨瘦生先觉露”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病弱之态,骨瘦如柴的感觉使他对季节变换特别敏感,尤其是秋天的到来。“老怀虚甚易惊秋”则揭示了诗人年迈体衰,心境空虚,对秋天的萧瑟景象更加心生惊惧。最后两句“七情莫与微躯妒,生已知浮死识休”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生命都已无法再承受外界的波动,只能接受生命的无常,明白生与死的界限,流露出一种淡然和超脱的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病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衰老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沈周
1057首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您喜欢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贺新郎·病中有感
明末清初·吴伟业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
秋日
明·韩奕
百事年来尽懒为,闭门高卧动经时。秋来深悟芭蕉喻,岁暮聊吟蟋蟀诗。巷陌草深人住少,湖田水没雁来迟。人生意无贫贱,尊酒鲈鱼且自持。
风痹三作
宋·苏辙
年老百病生,风痹已三作。主家长患聋,说法仍害脚。十年学趺坐,从此罢雀跃。闭目时自观,寸田饱耕凿。下种本无种,服药亦非药。田熟根自生,病去如花落。吾生默已定,有数谁能却。数.....
旅怀
明·虞堪
野阁篝灯独夜时,苦愁风雨失归期。梦回蜀道关山险,行尽江南草木衰。纵酒为怜花落去,懒眠重恨月来迟。不知鸣凤飞何处,老却梧桐第一枝。
东窗
宋·寇准
徙倚东窗夜未明,悄然幽馆独凝情。灯摇古壁秋虫怨,露下疏林宿鹤惊。道在任从时态薄,年加潜觉睡魂轻。待酬北阙君恩了,归听冰泉落石声。
次韵答陈生问禅
宋·沈辽
从来多事笑归宗,我已无心岂有通。达士犹能知梦梦,世人何用更空空。江头冷落三秋月,山半支离一病翁。不到古今能与否,林间拭目看来鸿。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苔钱
唐·齐己
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虚教作铜臭,空使外人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