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传
·
送
春
催
去
。
难
住
。
声
声
杜
宇
。
梨
花
春
雪
。
杏
花
春
雨
,
毕
竟
春
归
何
处
。
问
春
春
不
语
。
可
堪
又
是
人
离
别
。
愁
千
结
。
唱
罢
阳
光
叠
。
恨
匆
匆
。
泪
溶
溶
。
郎
踪
。
屏
山
十
二
重
。
离别
写景
抒情
春天
咏物
爱情
思乡
节制情感
赞颂
赏析
这首《河传·送春》由清代词人沈纕所作,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送别春天的情景。开篇“催去。难住。”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天以情感,表达出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与不舍。“声声杜宇”引用杜鹃啼叫的典故,增添了一抹哀愁与凄美。“梨花春雪。杏花春雨”,通过梨花与杏花在春雪与春雨中的景象,渲染出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毕竟春归何处?”一句,将读者带入对春天去向的深思,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问春春不语”,以春的沉默回应,进一步强化了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可堪又是人离别”,将个人情感与季节更替相融合,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不舍。“愁千结。唱罢阳光叠”,通过“愁千结”的形象比喻,以及“阳光叠”的反衬,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恨匆匆。泪溶溶”,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相聚短暂的遗憾与痛苦。“郎踪。屏山十二重”,以“屏山十二重”象征重重阻隔,隐喻了与心爱之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聚的无奈与思念。整首词以送春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离别的哀伤以及对相聚的渴望,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