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送别
亲情
励人格言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送柔维那》。诗中运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对柔维那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修行之路的关切与期待。首句“出院何妨更罚钱”,以轻松调侃的口吻,暗示柔维那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需要面对一些额外的考验或付出,但这种付出并非不可接受,反而可以视为修行的一部分。这里“罚钱”一词,既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思想,也蕴含着对柔维那坚定意志的肯定。第二句“子承父业且驴年”,巧妙地将柔维那的修行之路比作子承父业,意味着他继承了前辈的修行传统,而“且驴年”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强调时间的漫长和修行过程的艰辛,同时也暗含了对柔维那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第三句“五峰不是藏牙爪”,通过比喻,指出柔维那的修行之地(五峰)并非藏匿凶猛野兽的地方,而是安全、适宜修行的圣地。这里“牙爪”象征着潜在的危险或挑战,诗人以此表达对柔维那修行环境的肯定,同时也预示着柔维那将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磨砺心性,克服困难。最后一句“不使诸方取次传”,强调柔维那的修行不应轻易传播给他人,意味着他的修行成果和经验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检验,才能被广泛认可和传承。这既是对柔维那修行成就的期待,也是对其修行过程严谨性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柔维那修行之路的描绘,展现了对他的深厚情感和深切期望,同时也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修行、传承与自我超越的重要理念。

猜您喜欢

饮龙头镇
明·谢肃
马上见晨月,堠路行逶迤。遂入龙头憩,沙洲带蒲荷。榆柳荫华屋,正暑凉飙多。怡然逢故老,邀我还其家。大儿击燕筑,小儿閒齐歌。黍酒劝客饮,勿辞令颜酡。维㫺至正末,日夜忧干戈。太.....
俞居易兄弟并时为属邑长示其父所藏东坡送行诗用其韵跋卷末
宋·葛胜仲
吾州两支邑,伯季俱鸣琴。清谈一倾倒,亹亹正始音。文室赖芝兰,药笼资桂参。猥示晏楹书,什袭缄藏深。好事识雅趣,扬美知孝心。跻荣荷门基,行矣勋业寻。
送杨昱归省(其四)
明·杨士奇
前年南上省慈亲,旋侍严亲近此辰。富贵光荣皆外物,人生真乐是天伦。
送圭子赴淮南总所排岸任
宋·陈宓
久叨簪绂裔,初筮帝王州。祖德期无忝,君恩要力酬。存心惟敬谨,律己必清脩。千里书频寄,重亲鬓已秋。
次儿珝祇投赴京作五言古诗一篇送之以致丁宁告戒之意
明·罗钦顺
严亲顷辞世,仰蒙恩典优。荣光悬日月,感激无时休。寸忱思亟展,祇谢当龙楼。奈此多病挠,弥增旷礼忧。服劳吾儿事,欣然买扁舟。束装戒明发,春江正浏浏。勇往诚足慰,离绪纷难收。夜.....
必大弟赴新城簿
宋·赵孟坚
乃翁换官班,几郁青云志。晚以身徇国,而得禄及嗣。妙年当膴仕,应识珍重此。簿领职任轻,正合亲文史。东安吾旧游,山水清且美。编户虽不稠,而亦有文士。择友如择木,所贵高于己。游.....
送陈莹中及第归洪州
宋·李之仪
七月江南秋已到,江水如天鱼尾掉。处处团橘欲黄时,家家门前舣归棹。西山佳气彻青云,潘郎门巷如深春。陈家有儿新及第,新着恩袍归见亲。为报行人洗眼看,养儿如此谁不羡。愿儿不要重.....
蜀中送项斯诚同年回京
明·王越
白发慈亲七十馀,不知消息近何如。老来赖我供汤药,别后凭谁奉板舆。旅馆夜长频有梦,故乡路远久无书。君归正向门前过,为报平安莫倚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