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励志
咏物
怀古
写鸟
赞美
情感
友情
赞善
场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追求的精神。“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这两句通过比喻,指出那些为正义事业奋斗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和真诚的心志。这里的“鸟”可能指的是精卫,这只小鸟要填满大海,用石头衔在嘴里,一次又一次地飞翔,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精卫填海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愿望。尽管任务艰巨,但诗人仍然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是细小如尘土,也要衔在嘴里,努力去做。“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追求目标的认识。虽然成果不易显现,生命也许渺小且短暂,但这并没有减弱诗人的决心。“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在这里,诗人表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坚持。大多数人可能会对这种执着行为进行批评,但诗人却独自欣赏那种专注和纯粹的精神。“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决心,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决定将这份努力贯穿整个生命,不留遗憾。最后,“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的态度。即使外界的评说如同刺骨的寒风,诗人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最终会被历史铭记。这首诗通过精卫填海这一古老神话,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理想和信念的高尚品格。韩愈在诗中融入了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是一篇充满哲理且情感强烈的作品。

韩愈

424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一落索·咏风鸢
清·董元恺
鸷鸟凭空而起。云霄堪致。青春一线上青天,禁得无声堕地。怪底轻狂可喜。欲飞还止。十年前事忆儿童,此日依然故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