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氏
先
庙
碑
附
诗
袁
自
陈
分
,
初
尚
蹇
连
。
越
秦
造
汉
,
博
士
发
论
。
司
徒
任
德
,
忍
不
锢
人
。
收
功
厥
后
,
五
公
重
尊
。
晋
氏
于
南
,
来
处
华
下
。
鸿
胪
、
孝
侯
,
用
适
操
舍
。
南
州
勤
治
,
取
最
不
懈
。
当
阳
耽
经
,
唯
义
之
畏
。
石
州
烈
烈
,
学
专
春
秋
。
懿
哉
咸
宁
,
不
名
一
休
。
趋
难
避
成
,
与
时
泛
浮
。
是
生
孝
子
,
天
子
之
宰
。
出
把
将
符
,
群
州
承
楷
。
数
以
立
庙
,
禄
以
备
器
。
由
曾
及
考
,
同
堂
异
置
。
柏
版
松
楹
,
其
筵
肆
肆
。
维
袁
之
庙
,
孝
孙
之
为
。
顺
势
即
宜
,
以
诹
以
龟
。
以
平
其
巇
,
屋
墙
持
持
。
孝
孙
来
享
,
来
拜
庙
庭
。
陟
堂
进
室
,
亲
登
笾
铏
。
肩
臑
胉
骼
,
其
樽
玄
清
。
降
登
受
胙
,
于
庆
尔
成
。
维
曾
维
祖
,
维
考
之
施
。
于
汝
孝
嗣
,
以
报
以
祗
。
凡
我
有
今
,
非
本
曷
思
。
刻
诗
牲
系
,
维
以
告
之
。
记叙文
赞颂
抒情
亲情表达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名为《袁氏先庙碑附诗》。从内容来看,诗中描述了袁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对祖宗的崇拜与祭祀活动。“袁自陈分,初尚蹇连。”开篇即点出袁氏家族源远流长,其渊源可追溯至陈国时期,且在早期便已显露出家族的辉煌。“越秦造汉,博士发论。”此句表明袁氏家族成员不仅参与了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如从秦到汉的朝代更替,而且他们中的学者还能提出深刻的见解和理论。“司徒任德,忍不锢人。”这里强调了袁氏家族中有人担任重要官职,并且能够保持高尚的人格,不屈于权势之下。“收功厥后,五公重尊。”这句描绘了家族成员在事业上的成就,以及他们的荣耀被后世所传颂。诗中还提到了晋氏南迁、孝侯等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些都是对袁氏家族渊源深远的进一步佐证。同时,“鸿胪、孝侯”一句,通过对古代圣贤的称颂,彰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南州勤治,取最不懈。”此句表明袁氏家族在地方治理上也表现出极高的责任心和不懈怠的精神态度。“当阳耽经,唯义之畏。”诗中还提到了对儒家经典的研习,以及对道德修养的敬畏之心。“石州烈烈,学专春秋。”这里描绘了家族成员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春秋》这部重要经典的专注。诗中还多处提及孝孙、曾祖等亲缘关系,以及祭祀活动中的各种礼仪,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祖敬宗的价值观念。整首诗语言庄重,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袁氏家族的历史荣耀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韩愈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根基和个人情怀。
韩愈
424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