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黄
仲
宣
九
日
又
逢
重
九
日
,
七
载
寓
僧
庐
。
送
酒
人
何
在
,
迎
风
帽
自
如
。
萸
肥
含
味
远
,
菊
瘦
著
花
疏
。
祇
么
酬
佳
节
,
诗
成
茧
纸
书
。
节日
写景
咏物
佳节
秋节
写花
菊花
抒情
重阳节
文创作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题为《次韵黄仲宣九日》。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重阳节气之美、表达对朋友酬酢佳节情谊的诗篇。“又逢重九日,七载寓僧庐。”开篇便点明时节,是在秋天的重阳节,又一次与友人相聚。"七载寓僧庐"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状态,或许是暂居僧舍,感受着岁月变迁。“送酒人何在,迎风帽自如。”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送酒来访的期待,而"迎风帽自如"则描绘出一种自由自在、不为世俗所羁绊的情怀。“萸肥含味远,菊瘦著花疏。”这两句通过萸菜和菊花的形象,传递出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萸菜饱满而香气浓郁,菊花虽然花瓣稀疏,却也自有风骨。“祇么酬佳节,诗成茧纸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难得的友情和美好的时光要通过文字来记录和纪念之意。"诗成茧纸书"可能是指诗作完成后,将其记录在质地粗糙的茧纸上,以此保存这一刻珍贵的情感。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气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