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
翔
八
观
,
并
叙
(
其
一
)
石
鼓
歌
冬
十
二
月
岁
辛
丑
,
我
初
从
政
见
鲁
叟
。
旧
闻
石
鼓
今
见
之
,
文
字
郁
律
蛟
蛇
走
。
细
观
初
以
指
画
肚
,
欲
读
嗟
如
钳
在
口
。
韩
公
好
古
生
已
迟
,
我
今
况
又
百
年
后
!
强
寻
偏
旁
推
点
画
,
时
得
一
二
遗
八
九
。
我
车
既
攻
马
亦
同
,
其
鱼
惟
鲔
贯
之
柳
。
古
器
纵
横
犹
识
鼎
,
众
星
错
落
仅
名
斗
。
模
糊
半
已
隐
瘢
胝
,
诘
曲
犹
能
辨
跟
肘
。
娟
娟
缺
月
隐
云
雾
,
濯
濯
嘉
禾
秀
稂
莠
。
漂
流
百
战
偶
然
存
,
独
立
千
载
谁
与
友
?
上
追
轩
颉
相
唯
诺
,
下
揖
冰
斯
同
鷇
鹁
。
忆
昔
周
宣
歌
鸿
雁
,
当
时
籀
史
变
蝌
蚪
。
厌
乱
人
方
思
圣
贤
,
中
兴
天
为
生
耆
耈
。
东
征
徐
虏
阚
虓
虎
,
北
伐
犬
戎
随
指
嗾
。
象
胥
杂
沓
贡
狼
鹿
,
方
召
联
翩
赐
圭
卣
。
遂
因
鼓
鼙
思
将
帅
,
岂
为
考
击
烦
蒙
瞍
。
何
人
作
颂
比
崧
高
,
万
古
斯
文
齐
岣
嵝
。
勋
劳
至
大
不
矜
伐
,
文
武
未
远
犹
忠
厚
。
欲
寻
年
岁
无
甲
乙
,
岂
有
文
字
谁
记
某
。
自
从
周
衰
更
七
国
,
竟
使
秦
人
有
九
有
。
扫
埽
诗
书
诵
法
律
,
投
弃
俎
豆
陈
鞭
杻
。
当
年
何
人
佐
祖
龙
?
上
蔡
公
子
牵
黄
狗
。
登
山
刻
石
颂
功
烈
,
后
者
无
继
前
无
偶
。
皆
云
皇
帝
巡
四
国
,
烹
灭
强
暴
救
黔
首
。
六
经
既
已
委
灰
尘
,
此
鼓
亦
当
随
击
掊
。
传
闻
九
鼎
沦
泗
上
,
欲
使
万
夫
沉
水
取
。
暴
君
纵
欲
穷
人
力
,
神
物
义
不
污
秦
垢
。
是
时
石
鼓
何
处
避
?
无
乃
天
工
令
鬼
守
。
兴
亡
百
变
物
自
闲
,
富
贵
一
朝
名
不
朽
。
细
思
物
理
坐
叹
息
,
人
生
安
得
如
汝
寿
。
怀古
咏物
哲理
写景
历史
情感
战争
译文
嘉祐六年寒冬的十二月,我刚上任便去孔庙拜鲁叟。
旧时听说的石鼓今天见到了,鼓文雄奇有力如蛟似蛇走。
细看石鼓文字模糊好象指画肚,想读出声来又是那么难上口。
好古的韩退之慨叹自己生得迟,何况我又在韩公百年后。
强去寻找石鼓文的偏旁推敲点画,只认得一二还剩下八九。
终于认出了“我车既攻马亦同”,又辨认出“其鱼维鱿贯之柳”。
好象在纵横成堆的古玩器中识得古鼎,又象那错落的众星辰中辨出了北斗。
多半模糊得象疮痕和手掌老茧,形体不全尚能辨认出足跟与臂肘。
那么象娟娟的月牙隐入云雾,又真象好苗秃秃埋进深草里。
石鼓四处漂流历经百战还偶然幸存,不知它独立千载与谁作朋友。
上可与轩辕、颉帝古文奇字抗礼,下可把李冰阳和李斯的小篆哺育。
追忆昔日的鸿雁是歌周宣王名篇,当年太史籀用大篆来改变古文蝌蚪。
人心厌恶厉王、夷王之乱思圣贤,周室中兴天生了辅佐周王众耆耆。
他们东征徐虏象勇猛的强虎咆哮,北伐降伏犬戎多象轻易地驱使走狗。
周穆王征战犬戎得四狼四鹿而归,连连赐方叔、召虎以玉器斗酒。
每因军中击响犬小鼓而思将帅功绩,岂能敲击军鼓而烦劳瞎眼的礞瞍。
何人曾作《崧高》歌颂周王功业,写此文的作者名声应如衡山岣嵝。
勋功极大而又不矜夸居功占为已有,手下的文臣武将又那么的老实忠厚。
周王留下的石鼓文寻不到年岁甲乙,那里还有名字记载着谁或某。
自从周王衰退更叠七国相继灭亡,竟然使一统的泰国积有九有之师。
秦朝扫除诗书崇尚暴虐的法律。放弃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
当年是何人辅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牵着害民的黄狗。
登山刻石想记下自己功勋著烈,真个是后无继人前也不能成偶。
都说秦皇巡视被他占领的四个国家,烹灭了强暴说是他解救了黔首。
连《六经》也化作了灰尘,真担心石鼓文也在当年遭到击剖。
传说九鼎之一沉沦在泗水河里,想让万民沉入水底去摸取。
暴君即使用尽了众多的人力,神物也不会染上秦国的污垢。
当时真不知石鼓到何处去避厄运,无奈何天工令神鬼把石鼓把守。
人世兴亡多变而石鼓依然自闲,那些大富大贵们不朽也只有一朝。
细细思量万物事理而坐着叹息,人生怎么才能与石鼓那样长寿?
赏析
诗中“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两句,开篇便设定了时间与场景,岁末的寒冷中,诗人初次踏入政治舞台,遇见了那位年迈的鲁叟,可见诗人的新鲜感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景仰与追寻。石鼓不仅是实物,更承载着历史信息,其上的文字如蛟龙蛇行,充满了神秘和力量。“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则写出了诗人面对石鼓时的困惑与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但又感到难以捉摸,如同嘴里含着钥匙却说不出话来。“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中,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韩愈,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自己相比时,却感叹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百年,可见对时间流逝和历史断层的深刻体悟。接下来的几句:“强寻偏傍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维鱮贯之柳”则是诗人在石鼓上寻找线索的过程,虽然时间已经造成了损耗,但依稀可辨。这里的“强寻”表达了一种执着和不懈追求。“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则是对石鼓这一古代遗物的具体描绘,它虽历经沧桑,但依然可辨识,其上的图案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虽然零散,却仍保留着它们曾有的光芒。“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继续写出了石鼓上文字的模糊与诗人对其含义的追问。尽管很多信息已经不清,但诗人仍旧能够从中辨识出一些线索。“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描绘了一种恬静和谐的自然景象,这与前文对石鼓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则表达了一种悲壮的情感。尽管历史长河中许多事物都已湮灭无闻,但石鼓却幸存于世,而诗人在面对这份孤独和沉重的历史时,不禁发出对朋友或知音的渴望。“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㝅”中,上文提到的“轩”、“颉”等都是古代车马的部件,这里则是诗人在历史长河中寻找那些已经逝去的辉煌与智慧。“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则回忆起了古代的乐章《鸿雁》和对那段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文化的怀念。“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耇”写出了在动荡的人世间,人们更渴望那些圣贤之士,而历史的轮回也使得诗人思考到那些曾经辉煌的时代。接下来的几句:“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伏犬戎随指嗾。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则是对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的回忆,这些都是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矇瞍”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曾经掌握军队、决定战争胜败的将领的思考。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同石鼓上的文字一样,都值得深入探究。“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嵝”则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一种赞美,诗人提到了《嵩高》这样的佳作,这些作品如同山岳一般巍峨而不朽。“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写出了对于那些功勋卓著但谦逊不自显的人物的赞扬。这些人虽然已经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的忠诚和厚重依然令人敬佩。“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名字记谁某”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面对那些已不复存在的人物事件,诗人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去追寻和纪念。“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中,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重大变迁,从西周的衰落到战国七雄,再到秦人的统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埽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则写出了在这些历史变革中,一些文化遗产和知识的丧失。这里的“埽除”、“投弃”都表达了一种损失和抛弃。“当时贤士亦多难,独步江湖思渊渊”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坚守自己信念的人物的一种赞美。尽管这些人物已经不再,但他们的精神依然令人敬仰。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鼓这一古代遗物的描述和探究,展现了诗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怀旧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时间、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