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物抒情
哲理
忧民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陶拟古九首(其六)》。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乐的嘲讽态度,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这里通过沉香制成的庭院照明和药材混合煎熬的情景,描绘了一种奢侈且精细的生活状态。沉香通常用于熏香,而在此被用作照明之物,则显示了对享乐的极致追求。“岂若炷微火,萦烟袅清歌。”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点燃小火、轻柔的烟雾与清丽的歌声共同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纷扰的意境。“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这里批判了那些贪婪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吃得很饱,却仍然渴望更多,甚至连调味品如胡椒都要追求过量。这反映出诗人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所持有的批评态度。“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荷。”这两句提及了两个朋友或同道中人的豪放不羁,他们在世间行事如飘落的风中的荷叶一般自由自在。这里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些有才华而又生活无拘的人物的赞赏与怀念。“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末了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未来某种行动或计划的不确定性。"竭泽渔"意味着要尽力而为,但因对来年的未知和困惑,诗人的决心显得有些踌躇。整首诗通过描绘奢侈生活、宁静意境、批判贪婪以及怀念友人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对世事的独到见解。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松鼠葡萄画(其二)
元·贡性之
野鼠公然不避人,立当高树竟忘身。世间嗜欲多如此,寄语园丁莫浪嗔。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送黎明府(其一)
宋·戴复古
黄岩万家县,山海界民居。百里蜀中秀,一廉天下无。财多能办否,官满赋归欤。已作青云料,犹惊急急符。
望思台
唐·汪遵
不忧家国任奸臣,骨肉翻为蓦路人。巫蛊事行冤莫雪,九层徒筑见无因。
酒禁
宋·华岳
将军爱士民心失,太守忧民士气衰。大抵军民皆赤子,如何从此便藩篱。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其二)
清·释敬安
茫茫沧海正横流,衔石难填精卫愁。谁谓孤云意无著,国仇未报老僧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