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刘
孝
叔
君
王
有
意
诛
骄
虏
,
椎
破
铜
山
铸
铜
虎
。
联
翩
三
十
七
将
军
,
走
马
西
来
各
开
府
。
南
山
伐
木
作
车
轴
,
东
海
取
鼍
漫
战
鼓
。
汗
流
奔
走
谁
敢
后
,
恐
乏
军
兴
污
质
斧
。
保
甲
连
村
团
未
遍
,
方
田
讼
牒
纷
如
雨
。
尔
来
手
实
降
新
书
,
抉
剔
根
株
穷
脉
缕
。
诏
书
恻
怛
信
深
厚
,
吏
能
浅
薄
空
劳
苦
。
平
生
学
问
止
流
俗
,
众
里
笙
竽
谁
比
数
。
忽
令
独
奏
凤
将
雏
,
仓
卒
欲
吹
那
得
谱
。
况
复
连
年
苦
饥
馑
,
剥
啮
草
木
啖
泥
土
。
今
年
雨
雪
颇
应
时
,
又
报
蝗
虫
生
翅
股
。
忧
来
洗
盏
欲
强
醉
,
寂
寞
虚
斋
卧
空
甒
。
公
厨
十
日
不
生
烟
,
更
望
红
裙
踏
筵
舞
。
故
人
屡
寄
山
中
信
,
只
有
当
归
无
别
语
。
方
将
雀
鼠
偷
太
仓
,
未
肯
衣
冠
挂
神
武
。
吴
兴
丈
人
真
得
道
,
平
日
立
朝
非
小
补
。
自
从
四
方
冠
盖
闹
,
归
作
二
浙
湖
山
主
。
高
踪
已
自
杂
渔
钓
,
大
隐
何
曾
弃
簪
组
。
去
年
相
从
殊
未
足
,
问
道
已
许
谈
其
粗
。
逝
将
弃
官
往
卒
业
,
俗
缘
未
尽
那
得
睹
。
公
家
只
在
霅
溪
上
,
上
有
白
云
如
白
羽
。
应
怜
进
退
苦
皇
皇
,
更
把
安
心
教
初
祖
。
怀古
情感
忧民
景物
写山
读后感
友情
励志
译文
君王要讨伐骄横的夷虏,要它们臣服,椎破铜山,开发铜矿,铸制铜虎符。
接接连连派遣了三十七位将军,不断走马西来各自开设军府。
南山砍伐木材作战车的轴,东海取出鼍的血涂抹战鼓。
佚役汗流奔走哪一个敢放慢步子,恐怕影响军需供应而死于刀斧。
保甲虽村相连然乡民未普遍团聚,方田法诉状如雨乡民纷诉苦。
近来新降公文要实行手实法,挖掘剔括到口粮和种粮谁种粮谁敢说不。还要沿着各条生计脉络,仔细搜求以至一丝一缕。
皇上诏书怜惜老百姓痛苦的情意实在是深厚,官吏办事的材能浅薄,辜负朝廷希望,白费许多劳苦。
平生的学问平平常常只属于流俗,混在吹笙吹竽的队伍中哪得和别人比教。
忽然命令我单独演奏《凤将雏》,仓促之间想吹好哪里能得到曲谱。
朝廷派我独当一面来密州做知州,我实在没有现成的好办法为老百姓服务。况且密州这些年连年苦于饥荒,老百姓剥树皮啮草根甚至吃泥土。
今年雨雪颇能应时令,偏又报蝗虫长起了翅膀,长壮了腿股。
发起愁来,洗洗酒盏,想勉强喝几杯,寂寞空荡的书斋里,只躺卧着空酒壶。
公家厨房已经整整十天没肴炊烟,岂敢望红裙舞女踏着筵席起舞。
老朋友多次从山中寄信来,信上只有“当归”两个字,没有别的言语。
正准备和雀鼠一样偷太仓的粮维持自己混下去,还不想辞职不干,不愿挂冠神武。
吴兴丈人您世事看得透辟,淡薄名利,平日立朝办了许多好事非问小补。
自从朝廷派遣使者到各地,各地闹得不安宁,您回到了二浙家乡,做起了湖山主。
那些置身于渔钓者之间的隐士,行踪是高尚的。身居朝市过着隐居生活的大隐士,何曾放弃过簪组。
您现在身为宫观,就享受着这种闲悠。想起去年相从的岁月,还感到很大的不满足,我向您求教问道,您允许我做一些粗略的陈述,但陈述得很不够。
我准备弃官不做,跟随您完成学业,无奈俗缘未尽,那得拜见您,只得罢休。
您的家就在霅溪上,我知道那个地方,上面有白云如白羽毛一般,环境很清幽。
您应当怜惜我进退不得到处奔波的苦衷,象达摩大师那样教会我安下心来,安心密州。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寄刘孝叔》。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怀念和生活不易的诗句。诗中的“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表现了作者对于朝廷军事行动的赞赏,而接下来的“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则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战场景象,显示出将士们的英勇和军队的强大。在“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中,作者通过描述自然物资的采集来表达战争的紧迫感。而“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资斧”则展示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辛勤和疲惫,以及对失败的担忧。诗中的“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可能是在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接下来的“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则表明作者对朋友的信任和深厚的情谊。在“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中,苏轼通过对官员文书的描述,抒发了对于官场腐败和个人努力无果的感慨。而“平生学问只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浮华、学问浅薄的批判。接下来的“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显示出一种突然的变化和无奈。而“况复连年苦饥馑,剥齧草木啖泥土”则描绘了一种极度贫困和艰难求生的生活状态。诗中还提到“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表现了作者在忧虑之中寻找安慰的愿望。紧接着的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念,如“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最后,“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和往昔的怀念,以及简单直接的情感交流。而“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不满和超脱。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苏轼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深刻感悟、个人情感以及文学才华。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结交行
明·浦源
敌国不在远,舟中乃可见。炎凉不在时,交情乃可知。昔作通家好,齐言永相保。一富有一贫,便成行路人。相逢不相识,薄夫堪叹息。我不愿倾北海樽,亦不愿书翟公门。但愿同心二三子,百.....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寄钱允吉
元末明初·蓝智
故人七月海南来,言向蓟州省亲去。故垒荒台秋正深,断雁残鸦日云暮。吴中风味誇莼鲈,舟过钱塘酒屡酤。钱王铁箭江上有,子胥怒涛天下无。王事有程须早发,别家又是中秋节。平生意气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