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抒情
民谣
写景
忧民
赞美
咏物
怀古
写山
边塞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的意境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首句“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描绘了一幅春耕夏种的田间景象,其中“麦穗”指的是麦子成熟时高高举起的穗子,而“谷苗”则是指尚未成熟的小米苗。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对农事的关注。接着,“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和不解。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天公指的是掌管天气、风雨的神灵,而“蝗虫发”则是指蝗虫为害,这里暗示着自然界的力量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和控制。第三句“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农时不可忽视的警告。这里的“令典”是指农业生产的法规或命令,而“农事”则包括耕种、收割等一系列活动。随后,“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通过对比仆人(即农民)和马匹的劳作状态,进一步强调了农业生产中的辛勤与艰难。这里“胼胝”形容的是脚部受伤,而“款矻”则是指马腿疲惫。接下来的两句,“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描绘了一种劳累到极点的景象,通过对比天上的鸟儿和地面上人畜的力量耗尽,表现了诗人的同情心。“苟无百篇诗,何以醒睡兀”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写作的目的,即通过文学作品来唤醒人们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这里“百篇诗”指的是大量的诗歌创作,而“醒睡兀”则形容人们从无知和麻木中觉醒。以下两句,“初如疏畎浍,渐若决澥渤”通过水流的比喻来表达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这里“疏畎浍”形容的是水流开始时的缓慢和不连贯,而“决澥渤”则是指水流渐渐变得清晰通畅。在“往来供十吏,腕脱不容歇”中,“十吏”可能是指官府中的下属或小吏,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官吏们的劳役和压迫的批判。这里的“腕脱”形容的是手腕因长时间工作而疲惫不堪。最后几句,“平生轻妄庸,熟视笑魏勃。爱君有逸气,诗坛专斩伐。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慎毋及世事,向空书咄咄。”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态度,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坚持和热爱。在这几句中,“平生轻妄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行为的一种反思,而“熟视笑魏勃”则显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同时,通过“民病何时休”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以及对官吏职责的严肃态度。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出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