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写花
写景
情感
惜时
记事
写秋天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天野菊盛开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感受着季节变迁的孤寂与悲凉。首句“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即点出了主旨,野菊在深山幽谷中默默绽放,它们的美丽并不为人所知,只是自有其独特的情怀。诗中的“无人惊岁晚,惟有暗蛩悲”表明了在这个寂静的季节里,除了那些生活在地下的昆虫,如蛩之类,对于时光流逝感到哀伤外,没有其他生灵能与之共鸣。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化了自己孤独感受的深度。接下来的两句“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则是对野菊生命周期的一个描写,从开放到凋零,都在这清澈的小溪中进行。这里的“涧水上”和“涧水湄”,不仅形容了野菊与水的关系,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而“菊衰蛩亦蛰,与汝岁相期”则让人感到诗人的哀愁,连这些小生命也似乎在与时光作着最后的告别。这里的“菊衰”,指的是野菊的花瓣,而“蛩亦蛰”,则是昆虫们也陷入了沉睡或死亡的状态。这一切都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带走了一切生机。最后,“楚客方多感,秋风咏江蓠。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伤。在这个秋天,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旅人(楚客),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特别的情感。而“秋风咏江蓠”,则是在形容这种哀愁之情如何通过秋风与江边的蓠草来传达。落英不满掬,表现了丰收与饥饿之间的反差,哪怕是最微小的果实,也不足以安慰一日三餐的渴望。这里,“何以慰朝饥”实际上是在问,面对这样的贫瘠与匮乏,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慰藉早晨的饥饿感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沉的哲思。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