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题
帘
卷
窗
穿
户
不
扃
,
隙
尘
风
叶
任
纵
横
。
幽
人
睡
足
谁
呼
觉
,
攲
枕
床
前
有
月
明
。
写景抒情
自然写景
明月意象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其风格典型地体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诗中开篇“帘卷窗穿户不扃,隙尘风叶任纵横”两句,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帘子随意卷起,窗棂之间也不紧闭,微小的尘埃和风中的树叶都能自由地穿行,这既展现了室内外的自然交融,也反映出诗人对待世俗纷扰采取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幽人睡足谁呼觉”一句,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主观上的宁静与淡泊。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之人,即诗中的自我形象,而“谁呼觉”则意味着没有任何外界的声音能够打扰到诗人的安睡,这种境界颇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超脱与宁静。最后,“攲枕床前有月明”一句,则是对这一夜晚景象的点睛之笔。“攲枕”即枕着手臂入睡,而在床前有着清晰可见的月光,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平和。总体而言,苏轼通过这短短四句,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宁静生活的心境。这种对自然之美的领略,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宋代文学特有的审美情趣之一。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闻箫声
明·吴鼎芳
洞箫如缕到尊前,明月高楼夜可怜。何处一声凄易断,千家花柳障晴烟。
倚薄
宋·黄公度
茅檐供倚薄,藜杖费扶携。天入平芜阔,山含宿霭低。树声风便旋,野色晚凄迷。容易营生事,秋田稻欲齐。
秋暑
宋·朱熹
晨兴纳新凉,亭午倦犹暑。卧对北窗扉,淡泊将谁侣。疏树含轻飔,时禽转幽语。端居悟物情,即事聊容与。
访客不遇
宋·陆游
风急斜吹帽,泥深乱溅衣。杜门常畏骂,访客却空归。老马举蹄懒,枯槐无叶飞。驰驱几时了,散发忆苔矶。
同于先生绝句
明·胡居仁
投装野寺爱幽栖,翠竹苍梧趣正宜。久坐檐楹师弟子,清风明月更输谁。
金陵怀寄历阳王掾
宋·贺铸
征虏亭边路,望夫山下舟。长江不隔梦,明月祇供愁。促席歌尘断,闲窗醉墨留。惜芳桥畔柳,谁系木兰舟。
赠王桂阳别诗三首(其二)
南北朝·吴均
客子惨无欢,送别江之干。白云方渺渺,黄鸟尚关关。纠纷巫山石,合沓洞庭澜。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无因停合浦,见此去珠还。
晚次淮阳
唐·张继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