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暑
过
施
寺
少
憩
至
夜
半
山
月
朗
然
松
梢
片
月
见
流
行
,
夜
半
青
山
白
露
横
。
不
是
閒
人
爱
幽
处
,
秋
来
纷
扰
饱
曾
更
。
写景
山水
秋天的景色
咏月
夜晚的景色
山中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中清幽宁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首句“松梢片月见流行”,以“松梢”为背景,描绘了一轮明月从松枝间缓缓升起的情景,暗示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动态美。这里的“流行”二字,既指月亮在天空中的移动,也暗含了时间流逝之意,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次句“夜半青山白露横”,将视线转向山间,夜半时分,露水凝结在青翠的山石之上,形成一道道白线,与夜色中的山峰相映成趣。这不仅描绘了露珠的晶莹剔透,也象征着大自然的纯净与生命力。后两句“不是闲人爱幽处,秋来纷扰饱曾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诗人并非寻求逃避现实的闲散之人,而是经历了世间的喧嚣与纷扰之后,更加珍视这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平和。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简单生活态度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审美情趣。
韩淲
2817首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您喜欢
月黄
明末清初·屈大均
月黄含雨气,隐映画楼前。笛向寒光起,声随素影传。海风青作冻,渔火白成烟。宿鸟惊梧叶,愁人又不眠。
月夜同重阆秋岳登虎丘(其二)
清·金志章
台畔人初散,虚亭月可中。寒烟沈鹤涧,疏磬落天风。光满疑无地,人行恍在空。忘言契禅悦,还欲叩生公。
夜坐怀归简报恩振老
宋·姚宽
冷烛翠光残,疏梅雪影寒。客心春雁急,诗思暮江宽。髣髴连环梦,凄凉锦瑟弹。明朝山下寺,窗竹问平安。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唐·白居易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
自沪州东归
清·黎兆勋
岷山远夹双江流,奇秀直到江阳收。岂无扁舟溯江上,凌云载酒思一游。治平寺中塔铃语,风雨夜合南山头。闭门一月病难出,更有人事催归舟。思奇好异要有数,天不假汝空强求。吾生去留缘.....
题冯青岳月夜游黄鹤楼图
清·严遂成
武昌佳哉郁葱葱,层楼绀碧摇飞空。稽天倒浸如圭月,水妃捧出蟾蜍宫。寒声惨澹散鸦雀,皓魄照耀惊鱼龙。冯君扁舟来何从,乃在云气虚无中。南望苍梧东赤壁,昔人羽化泠泠风。烂醉不死惟.....
超宗见示忆家山橼树诗次韵二首(其一)
明·黄淳耀
维南有珍木,想像一林霜。日映金膏重,风吹荈叶香。丹青图不到,栏槛护多方。携取双柑比,应输气味良。
法性寺与远布心明敏言三上人夜话同吴虎泉
明·何绛
未来郊西寺,先识三高僧。诗思如秋月,照人清且澄。朗吟惊落叶,散步随疏镫。不觉东方白,溪云薄几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