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楼
梦
十
二
曲
(
其
三
)
枉
凝
眉
一
个
是
阆
苑
仙
葩
,
一
个
是
美
玉
无
瑕
。
若
说
没
奇
缘
,
今
生
偏
又
遇
着
他
;
若
说
有
奇
缘
,
如
何
心
事
终
虚
话
?
一
个
枉
子
嗟
呀
,
一
个
空
劳
牵
挂
。
一
个
是
水
中
月
,
一
个
是
镜
中
花
。
想
眼
中
能
有
多
少
泪
珠
儿
,
怎
禁
得
秋
流
到
冬
,
春
流
到
夏
!
爱情
哲理
抒情的句
春天的意象
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出自曹雪芹所著的清代小说《红楼梦》十二曲之三——《枉凝眉》。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两位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分别形容林黛玉的超凡脱俗和贾宝玉的纯洁无暇,暗示他们都是世间难得的佳人。"奇缘"二字暗指他们的命运交汇,然而"心事终虚话"则表达了他们尽管相爱却无法圆满的悲剧性。"枉子嗟呀"和"空劳牵挂"揭示了贾宝玉对黛玉深深的思念与无奈,而"水中月"和"镜中花"则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如同幻影,难以触摸。最后两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形象地描绘了黛玉悲苦的泪水,暗示她对宝玉的深情厚意和无尽的哀愁,以及这份感情随着时间流逝而无法改变的悲剧结局。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和富有象征的意象,展现了宝黛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以及命运的无情捉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雪芹
90首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名霑,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月下老人祠联
清·俞樾
此老最多情,不独管婚嫁两事;几人得如意,要知有因果一层。
张节妇(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金垆爇沉水,一气绪双霞。死作经天月,生为向日花。兔丝虽已断,鸾镜庶无瑕。持此酬君子,床空莫怨嗟。
落梅风
元·马致远
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古诗十九首(其十七)
明·释函是
别久音问旷,不疑窗外声。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万.....
白金小还丹歌(其四)
唐·罗公远
黄子淳淑,自娶玄妃。金成力厚,药就身肥。土宅三分,火房二仪。至德消阴,纯阳幽微。
贪嗔痴(其二)
唐·傅翕
不须瞋,瞋则能招地狱因。但将定力降风火,便是端严紫磨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