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意
稂
莠
终
乱
苗
,
珉
瑜
颇
相
类
。
君
子
与
小
人
,
颜
面
亦
不
异
。
善
恶
本
殊
途
,
薰
莸
岂
同
器
。
辨
之
如
不
早
,
斯
为
名
德
累
。
哲理
励人
咏物言志
赏析
这首诗以“稂莠终乱苗,珉瑜颇相类”开篇,巧妙地将杂草与美玉的相似性比喻为君子与小人外表的不易分辨,揭示了社会中道德与品质的模糊界限。接着,“君子与小人,颜面亦不异”进一步强调了道德品质在表面上的难以识别,让人不禁深思。“善恶本殊途,薰莸岂同器”两句,通过善恶、薰(香草)与莸(臭草)的不同本质和不可共存,形象地表达了正邪分明、道德与不道德行为不能混同的道理。这种对比鲜明的论述,增强了诗歌的警示性和批判性。最后,“辨之如不早,斯为名德累”提醒人们,辨别真伪、善恶的重要性。如果辨别不及时,那么即使拥有高尚的品德,也可能因为外界的混淆而受到牵连或损害。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警醒,也是对社会公正与道德判断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道德与品质的识别问题,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洞察和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春秋战国门·子贡
唐·周昙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咏家酝十韵
唐·白居易
独醒从古笑灵均,长醉如今敩伯伦。旧法依稀传自杜,新方要妙得于陈。井泉王相资重九,曲糵精灵用上寅。酿糯岂劳炊范黍,撇篘何假漉陶巾。常嫌竹叶犹凡浊,始觉榴花不正真。瓮揭开时香.....
寺中偶题
唐·徐夤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名利罢烧心内火,雪霜偏垢鬓边毛。银蟾未出金乌在,更上层楼眺海涛。
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
宋·陈亮
入脚西风,渐去去来来,早三之一。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不须待、名品如麻,试为君屈指,是谁层出。十朝半月,争看抟空霜鹘。从来别真共假,任盘根错节,更饶仓卒。还他济时好手,.....
赋得良玉比君子
清·陈维英
无瑕君子德,追逐自含章。儒待珍争聘,人将玉比良。惟贤知所宝,有美韫而藏。守璞神偏固,成圭行本方。楚嗤珩问白,周咏瓒流黄。品贵金同式,才高尺细量。他山资砥砺,汝器胜琳琅。得.....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唐·杜甫
王国称多土,贤良复几人。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侯伯知何等,文章实致身。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沈沦。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云.....
君子行
清·陈学洙
君子畏幽独,大廷乃敢言。小人詟稠众,衾影不可扪。绳尺君子心,之死靡所夺。脂韦小人态,临难思苟活。譬如丹山凤,煌煌世之仪。蛇蝎藏阴房,白日难逞威。又如青松枝,经霜不渝色。厌.....
拟寒山寺(其二十二)
宋·释怀深
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人生一饭间,贪嗔痴悉具。智者善思惟,莫为餔啜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