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
咏物
写景
赞颂
写水
山水
乘风破浪

赏析

这首诗《咏橹》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对橹这一船具的描绘,展现了其在航行中的重要作用与动态之美。首句“以小能行大”,巧妙地揭示了橹虽小却能推动船只前行,象征着力量与效能的不拘于大小。接下来的“天机寄物形”则赋予了橹以某种超凡脱俗的智慧与生命力,仿佛它蕴含着自然界的奥秘,通过外在形态展现出来。“沿流最有助,深壑屡尝经。”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橹在航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穿越深谷,都能提供助力,展现出其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迅速功无比,讴鸦韵可听。”这里将橹的快速划动比作讴鸦的鸣叫,不仅形象生动,也暗示了橹在航行时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江空插羽翼,水府散雷霆。”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橹在广阔江面或深邃水域中划动时的壮观景象,仿佛它拥有飞翔的翅膀,能够释放出雷鸣般的声响。“驾浪来湘浦,摇风过洞庭。”通过“驾浪”和“摇风”的描述,展现了橹在不同水域中的动态效果,无论是湘浦的波浪还是洞庭的微风,都能被其驾驭。“侵凌秋岛雾,破碎暮湾星。”这两句继续描绘了橹在不同季节和时间背景下的航行情景,秋岛上的雾气被其侵凌,暮湾的星辰被其打破,充满了诗意与想象。“雁鹜惊群起,蛟龙睡一醒。”通过雁鹜和蛟龙的反应,进一步表现了橹在航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既惊扰了水鸟,又唤醒了沉睡的蛟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最后,“浩然乘此兴,东去绝沧溟。”表达了诗人对橹所代表的自由与冒险精神的向往,希望像橹一样,能够乘风破浪,最终达到遥远的彼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橹这一简单工具的实用价值,更将其提升至象征着力量、智慧、自由与探索的精神层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孔平仲

860首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