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广
咏物
赞美
秋天
抒情
养生哲理
自然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和颖叔千岁枣》,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千岁枣的赞美之情。诗中首先描述了千岁枣的珍贵与美丽:“彼美祗园枣,珍同玉井船。”将千岁枣比作玉井中的船只,形象地表达了其稀有与珍贵。接着,“后期千载熟,今日万珠圆”则描绘了千岁枣成熟时的壮观景象,千年的等待,只为那一日万颗果实的圆满。“地润仍依佛,栏深自羃烟”两句,不仅赞美了千岁枣生长环境的优越,也暗示了其与佛教的某种联系,增添了神秘色彩。“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则赞美了千岁枣的坚韧品质,即使开花最晚,其果实也如同坚石般不易腐坏。接下来,“种来谁共老,服久必成仙”表达了对千岁枣长寿特性的向往,仿佛能与天地同寿,甚至成仙。“大食移根远,番禺记蒂连”则提到千岁枣的来源,从遥远的大食之地移植而来,其根部与番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旧名稽药录,新赏著诗编”表明千岁枣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有记载,且在现代诗歌中被赞颂。“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强调了千岁枣的甜美与香气,超越了其他水果。“黑腰虚羡尔,红皱岂为然”则以对比手法,赞美了千岁枣独特的颜色与形态。“柔脆怜金凤,飘零难木绵”将千岁枣的柔韧与易碎比喻为金凤,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易被风吹落的惋惜。“讽包丹荔赋,精夺宝刀篇”则引用典故,进一步赞美千岁枣的美味与珍贵。最后,“静夜风回海,清秋月蘸天”描绘了千岁枣在静谧夜晚与清冷秋月下的美丽景象。“彩山要客集,翠颗绕枝骈”则展示了千岁枣在宴会上的盛况,翠绿的果实环绕着枝干,吸引着宾客们的目光。“邂逅为公寿,婆娑与世延”表达了对千岁枣长寿寓意的祝愿,希望它能为人们带来长久的幸福与健康。“暮钟催酒散,嘶马引旗旋”则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场景,钟声催促人们离席,马匹拖着旗帜缓缓离去。整首诗通过对千岁枣的细致描绘,不仅赞美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品质,也寄托了人们对长寿、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郭祥正

1431首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