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晴
诗
比
日
思
光
景
,
今
朝
始
暂
逢
。
雨
住
便
生
热
,
云
晴
即
作
峰
。
水
白
澄
还
浅
,
花
红
燥
更
浓
。
已
欢
无
石
燕
,
弥
欲
弃
泥
龙
。
写景
抒情
咏物
夏天
赞美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其中“比日思光景,今朝始暂逢”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昨天与今天的天气变化,抒发了对好天气的喜悦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热爱。“雨住便生热,云晴即作峰”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晴空的迅速变化,以及大自然在雨过天晴之后所呈现出的清新与高峻。这些形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水白澄还浅,花红燥更浓”两句则是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清澈的水面和艳丽的花朵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浅”与“浓”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最后两句“我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物象之上。诗人借“石燕”与“泥龙”的对比表达了对高洁精神的向往和对世俗尘埃的抛弃,这种情感深处的体现,显示出诗人的个性和审美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新而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景物刻画,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庾信
323首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