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使
饿
咏物
民情风俗
情感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庙宇的景象,以及人们对神灵的祭祀和祈求。开篇即刻画出庙宇的破败与荒凉,以及风雨对建筑的侵蚀,反映出时间的摧残和自然力的无情。诗人通过“我来安知神所依”表达了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之心。穹堂、窣窣的形容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风幡旂则是古代庙宇中常见的装饰,也隐含着祈求神明保佑之意。接下来的“神君庞躯突须眉”等句,则生动地描绘了庙内神像的威严和特征,诗人似乎在与这些神灵进行某种交流,这些神灵或许是古老传说中的守护者。然而,随后的内容却转向了一种超自然的情境,“直东之厢步逶迤”等句中,出现了各种奇异的生物和景象,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幻觉或者梦境。老祝者的出现,则是古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角色,他们在宗教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疾病与灾难的恐惧,以及人们通过祭祀来求取平安和健康。"传言疠疫此乃资,古之日行历虚危"表达了对于古老习俗能否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怀疑。而“犹恐盛阴鬼所随”则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忧虑。最终,诗人通过描述农民在收获后对神灵的感恩和祭祀,来表达了人们对于天然秩序与神圣力量的依赖。"工鼓于庭巫舞衣,祝传神醉下福禧"等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宗教仪式画面。整首诗通过对古庙及其周边环境、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敬畏与迷信的世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传统信仰的复杂情感。

王令

477首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