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
台
杂
兴
七
首
(
其
六
)
一
经
相
继
读
南
华
,
谁
似
清
林
处
士
家
。
庭
外
雨
晴
喧
鸟
市
,
檐
前
日
暖
散
蜂
衙
。
菊
含
霜
气
秋
香
烈
,
蔗
酿
寒
浆
晚
节
嘉
。
且
幸
海
门
波
不
动
,
居
闲
随
分
足
生
涯
。
田园
咏物
秋天
写景
读书
抒情
赞美
写鸟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卷。诗人邢宥在阅读《南华经》后,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如同隐居的清林处士一般,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与内心的平和。首句“一经相继读南华”,点明了诗人对《南华经》的深入研读,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与追求。接着,“谁似清林处士家”一句,将诗人自己比作隐居山林的清林处士,暗示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庭外雨晴喧鸟市,檐前日暖散蜂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天晴,鸟儿在庭院外欢快鸣叫的场景,以及阳光温暖照耀下,蜜蜂在檐前忙碌采蜜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菊含霜气秋香烈,蔗酿寒浆晚节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菊花在霜气中绽放,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象征着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质;而甘蔗在寒冷中酿出甘甜的浆液,寓意着晚节的高尚与美好。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物象,寄托了诗人对品格高洁、生活充实的向往。最后,“且幸海门波不动,居闲随分足生涯”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满足与珍惜。海门波不动,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而“居闲随分足生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随性生活的喜爱与满足。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想。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