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茶文化
自然
山水田园
植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竹雾覆幽草;茶烟袅落花。" 首句“竹雾覆幽草”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竹林间弥漫的雾气比作覆盖在幽静草地上的轻纱,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竹子与雾气的结合,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次句“茶烟袅落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茶烟在这里指的是煮茶时升起的轻烟,它缓缓上升,与飘落的花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生活的闲适与淡泊。整个画面仿佛是一幅精致的水墨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雾、幽草、茶烟、落花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猜您喜欢

八声甘州·玉鳞口飞瀑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是银河倒泻下天来,珠玉散缤纷。听泠泠激石,淙淙穿亢,溅洙飞尘。潇洒千年风雨,岩壑自生云。潭水沉松影,鳞甲惊人。夹道悬崖天窄,度小溪清浅,时见青蘋。喜深山昼永啼鸟倍相亲。问.....
樵妇词(其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花好无名笑太红,乱收春色束薪中。香生炊黍终无怨,多少朱颜木槿同。
初夏出游三首(其三)
宋·陆游
泥黦棕鞋雨垫巾,闲游又送一年春。长歌聊对圣贤酒,羸病极知朝暮人。废堞荒郊闲吊古,朱樱青杏正尝新。桃源自爱山川美,未必当时是避秦。
即事君子堂(其四)
宋·白玉蟾
枝头尚有烂黄梅,次第荷花白者开。庭雀被人惊得惯,作群飞去又飞回。
晚晴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膏雨沃禾根,襄云敛天未。夕阳西山西,霞光殷一抹。叶影翻鸦背,花姿艳韎韐。鉴波喜朗澄,披宇寄寥阔。铜雀欲喧鸣,望慰三农渴。
春宴张舍人宅
唐·郎士元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
南归诗十九首(其十二)邹县道中
明·李流芳
春光无次第,雪后景已暄。爱此沙路平,青山压晴原。下车策蹇行,并辔相笑言。远峰翠欲滴,近岫势屡翻。惜未及花时,指点桃梨村。悠然度溪桥,下有碧潺湲。投鞭一盥漱,为我洗烦冤。
天岳新居二首(其二)
明·叶子奇
茅斋新卜小山东,野竹盘根旧有丛。柔绿近抽三两个,便能摇影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