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阙
(
其
九
十
五
)
我
见
那
汉
死
,
肚
里
热
如
火
。
不
是
惜
那
汉
,
恐
畏
还
到
我
。
抒情
写实
写情
死亡
人生
赏析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梵志的《题阙》系列之九十五。王梵志的诗歌以直白、质朴著称,而这首诗同样体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我见那汉死,肚里热如火。” 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和感觉描绘出一个场景:诗人目睹某人(“那汉”)死亡,内心却异常激动,仿佛体内燃烧着烈火。这种反差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生死、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不是惜那汉,恐畏还到我。” 接下来,诗人揭示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情感并非是对死者哀悼或同情,而是出于一种恐惧——担心同样的命运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这种自我反省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忧虑与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探讨了生死、恐惧、自我意识等主题,反映了王梵志作品中常见的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世俗观念的挑战。
王梵志
353首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原有集,已佚。有今人整理本《王梵志诗校辑》,收诗348首。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猜您喜欢
闺怨五首(其五)
宋·许棐
小院东风去住中,春愁元不隔帘栊。自家颜色凋零尽,却对花枝惜堕红。
黄埔登舟,失足落水,沉浮数十,须臾却援一篙而上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不道无端了此生,人间失足实堪惊。已拼朽骨沉渊去,不道无端却更生。
满江红·代送朱姓吏满归
元·陈栎
只说琳川,精吏道、恢恢余地。元来是、深衣儒者,将儒饰吏。传世四书端实学,待人一县皆和气。及芳辰、美解赋归来,真堪醉。肩已息,心无愧。青鬓在,苍颜未。符君家翁子,□年当贵。.....
访刘静之光禄
明·邹元标
怪来何事不相容,久别那堪意气慵。春到莺声求友切,斋悬榻影带云封。萧萧华发还同社,渺渺苍波任去踪。松竹岁寒吾敢负,不妨时醉酒家佣。
送胡帅
宋·黄彦平
征南下车再寒暑,比屋罢民手摩抚。使渠安业不扰渠,恐负来时天上语。汉官题名当家谱,向来诸公孰为伍。天下中庸有胡公,不畏彊禦陈仲举。年时丞相双旌举,南浦飞云作霖雨。文昌戎政念.....
人日瀛台即目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安长乐哕鸾声,佳祉欣占人日晴。祇以对时怀位育,因之取便到蓬瀛。岁华见说登台赏,国典惟遵彻乐韺。宝月楼头春色好,为田一揽万民情。
降旨回銮时取道徐州视河工诗以纪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麦.....
和益阳赵宰六首(其四)
宋·廖行之
世治不忘兵,公深爱国情。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夜月鸣笳肃,秋风列燧平。农耕浑自适,是处亩从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