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言
八
首
(
其
六
)
照
面
不
用
镜
,
布
施
不
须
财
。
端
坐
念
真
相
,
此
便
是
如
来
。
抒情哲理
读书惜时
无需财
如来信仰
赏析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五言八首》之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照面不用镜,布施不须财”,意味着真正的自我认知和慈悲行为并不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或工具,强调了内心的觉醒与内在的给予更为重要。而“端坐念真相,此便是如来”则进一步阐述了通过内心的静坐冥想,直接领悟宇宙真理,即达到与佛性(如来)合一的状态。整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传达了佛教中关于内省、觉悟和慈悲的核心思想,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世界寻求真我与真理。
王梵志
353首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原有集,已佚。有今人整理本《王梵志诗校辑》,收诗348首。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猜您喜欢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三)
明·祝允明
士生三代后,干名本其情。所叹少可知,科版猎空名。二者齐亡之,何以为此生。此生幸长存,得失何复惊。陶公但饮酒,千载名自成。
斋居感兴二十首(其三)
明·林光
万化有根蒂,浮生昧枢机。实存花自落,秋老叶还飞。天君息息中,内顾安可违。支离蔽浮沉,六籍无光辉。那知六合大,关系一念微。尘氛净除扫,收拾命根归。
读邃汉室诗
清末近现代初·夏子麟
诗成白傅妪都解,嬉笑髯苏句亦奇。平淡总由绚烂出,个中意味几人知。
宛转曲
清·爱新觉罗·弘历
就燥者火流湿水,同气相求必其理。郭隗重燕乐毅来,无知升朝曲逆偕。伤胎毁卵凤不仪,北寺几见慈鸟栖。仲尼回车戮鸣犊,袁闳佯狂李杜覆。一堂两琴宫商应,薰莸臭味各本性。咸博结绶萧.....
悯俗
宋·陆游
蚩蚩之氓不自觉,顾笑吾曹安淡薄。携女数千行问法,腰钱钜万仍骑鹤。岂知此事不两得,刍豢何可参毒药。野狐出林作百态,击下髑髅渠自怍。老氏五千本清静,扬雄太玄惟寂寞。但能于此尊.....
答李昂长官富贵贫贱终篇之贶
宋·徐积
前日正凭几,长须叩我门。手置一筒诗,义高辞且温。三读至终篇,尤爱子所存。我有不言意,子已自得之。余将缺不报,嘉意忽如遗。吾闻诸物理,动静固其性。静有不如动,动有不如静。所.....
智断身心辞
宋·晁迥
咨咨尔幻身,谁能住世久。洪纤妍愧,岂长存而不朽。咨咨尔幻心,常随外物诱。风生电灭,求其状而何有。豁然达理,忽洞见于天真。未能无闷,或沃之以圣酒。去乡游荡久不归,今觉穷途自.....
课儿联(其六三一)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
琴理都深妙;诗情在有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