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宿
州
有
感
轮
蹄
四
出
拥
荒
丛
,
剪
草
编
蓬
立
藁
灰
。
十
载
久
沉
鸿
雁
信
,
八
分
不
住
版
曹
催
。
凿
溪
层
垒
开
除
道
,
因
亩
高
低
曲
沼
隈
。
闻
说
形
家
秀
文
脉
,
运
沟
一
带
水
波
回
。
地点
宿州
怀古
抒情
秋天
自然景物
运河
水景
情感表达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宿州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变迁的画面。首联“轮蹄四出拥荒丛,剪草编蓬立藁灰。”以动态的车马穿梭和自然的草木生长对比,展现了繁忙与静谧并存的景象。车马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颔联“十载久沉鸿雁信,八分不住版曹催。”运用了时间的跨度和官府催促的场景,表达了长时间等待消息的焦虑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官府行政效率的问题。这里通过鸿雁信件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信息传递的缓慢与困难。颈联“凿溪层垒开除道,因亩高低曲沼隈。”描述了人工开凿溪流、开辟道路的劳动场景,以及因地形高低不平而形成的曲折水边。这一联既展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努力,也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尾联“闻说形家秀文脉,运沟一带水波回。”提到风水学中的“文脉”,暗示了南宿州的地势和水流具有良好的风水条件。同时,“运沟一带水波回”描绘了水流环绕的景象,寓意着南宿州的地理环境不仅适宜居住,还可能蕴含着某种吉祥或繁荣的象征意义。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南宿州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刻情感和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地域风情画,也蕴含了对历史、社会、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
题刘士平竹所卷
明·程本立
凤凰溪头十亩园,我昔种竹竹已蕃。揃除杂乱扶正直,不使恶类相牵援。春雷动地儿孙长,森然玉立参天上。玄冬何嫌霜霰重,赤日自憩风飙爽。一从宦辙梁宋游,熇埃眯目挥汗流。琉璃八尺谁.....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
小金山歌
清·爱新觉罗·弘历
滦江衮衮西北来,东将入海归溟渤。源远流长故逊岷,阴吸阳嘘或如浙。岷江浙江我适观,滦江此阅新秋寒。新秋不异前秋景,得近忘远逸兴遄。河有砥柱山有金,欲赴且止其意深。此间嵽嵲肖.....
旧太守徐滨岳观察岳阳偶道敝邑诗以送之
明·袁宏道
江风滟滟绿条丝,父老争来拜戟支。门外熊轓攀处子,掌中貂虎弄婴儿。肝肠似月冰皆彻,惠泽如春草不知。一片酒香湖上石,摩苔重写洞庭碑。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唐·崔元翰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