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本
杂
事
诗
(
其
一
八
七
)
四
茧
缫
成
弱
缕
奇
,
海
西
争
购
舶
来
时
。
都
从
素
手
纤
纤
出
,
跪
树
传
夸
女
欧
丝
。
咏物
海外交流
女性形象
赏析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一八七)》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描绘了日本丝绸贸易的场景,以及对传统技艺的赞美。首句“四茧缫成弱缕奇”,以“四茧”起笔,形象地描述了蚕茧经过四次缫丝过程,最终成为质地细腻、奇特的丝线。这里的“弱缕奇”既指丝线的柔软与独特,也暗含了制作工艺的精妙与复杂。次句“海西争购舶来时”,点明了这种丝线在国际贸易中的受欢迎程度。在“海西”这一泛指西方海域的表述中,“争购”二字生动地展现了各国商人对日本丝绸的热切需求,而“舶来”则强调了这些丝绸是通过海上贸易传入各地的。第三句“都从素手纤纤出”,将焦点转向了丝绸的生产者——女性的手工劳动。这里“素手”不仅指出了女性劳作者的纯洁与细腻,更体现了她们在传统手工技艺上的高超技艺。通过“纤纤”一词,进一步强调了手的柔美与灵巧,以及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湛技艺。最后一句“跪树传夸女欧丝”,以一种略带夸张的口吻,描述了女性在制作丝绸时的专注与自豪。这里的“跪树”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或动作,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技艺的尊重。“传夸”则表达了技艺传承与夸赞的氛围,暗示了女性在丝绸制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她们对自身技艺的骄傲。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日本丝绸贸易的繁荣景象,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与女性劳作者的辛勤付出。它不仅是一幅历史的画卷,也是对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一种颂扬。
黄遵宪
845首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猜您喜欢
读缝云阁草赋赠沈夫人次姊氏韵
清·孙蕙媛
绮疏高撷补天楼,银榜新题藻霱流。月姊静窥三素粲,风姨不卷五华柔。写情妙句针同圣,隐意回文锦可酬。组练自知从研北,丝丝叶叶几残篝。
子夜歌(其六)
明末清初·屈大均
女萝不自持,因依松树枝。松树长青青,照妾桃李姿。
风流子
宋·李从周
双燕立虹梁。东风外、烟雨湿流光。望芳草云连,怕经南浦,葡萄波涨,怎博西凉。空记省,浅妆眉晕敛,罥袖唾痕香。春满绮罗,小莺捎蝶,夜留弦索,么凤求凰。江湖飘零久,频回首、无奈.....
新成安乐宫
唐·陈子良
春色照兰宫,秦女坐窗中。柳叶来眉上,桃花落脸红。拂尘开扇匣,卷帐却薰笼。衫薄偏憎日,裙轻更畏风。
宫词
明·李大纯
蛾眉二八绝堪怜,闭却深宫不见天。春去春来都莫问,只凭寒暑定流年。
句
唐·白居易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秋千词
元·李裕
晴光几日飘游丝,幽窗小影含绿姿。卫娘新画双蛾浅,笑觅秋千下平苑。长绳袅碧垂垂动,盘桓宝髻摇金凤。华缨杂佩迎绪风,越罗半曳春烟重。紫燕惊飞翠鸾立,行云欲坠柳花湿。盈盈娇粉腻.....
辘轳金井·小鬟雨汲
清·董元恺
垂垂碧柳,拂朱门、雨滴银塘芳草。鸦鬓初成,正临风娇小。临流窈窕。映秋水、远山眉绕。雾縠烟鬟,湘滨洛浦,辘轳春晓。瘦影亭亭自照。尚怜卿未解,向卿微笑。清浅波纹,怕玉钗轻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