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河
南
教
谕
春
风
匹
马
送
河
南
,
行
李
无
多
书
半
担
。
道
上
行
人
休
见
讶
,
五
经
虽
少
不
轻
谈
。
离别
送别
读书
赞美教谕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明朝诗人罗洪先送别前往河南任职的教谕时的情景。春风和煦,诗人骑着骏马,满载书籍,准备启程。行囊中虽不多,但书籍却占了半担之重,可见其对知识的珍视与重视。“春风匹马送河南”,开篇即以春风、匹马营造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预示着旅程的美好开端。春风轻拂,马蹄轻快,诗人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河南的路途。“行李无多书半担”,简练地描述了行囊中的物品,强调了书籍的重要性。在那个时代,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智慧的象征。诗人不仅携带了少量的生活必需品,更重要的是,他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作为随身携带的宝物,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决心。“道上行人休见讶”,诗人提醒沿途的行人不必惊讶于他的装束与行囊。这句话既是对旁人的好奇心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身份与使命的自信宣言。尽管行囊简单,但他所承载的知识与责任却是沉甸甸的。“五经虽少不轻谈”,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态度与立场。虽然随身携带的书籍数量不多,但他绝不轻易谈论其中的内容。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敬畏,更是对学问的严谨态度的体现。在诗人看来,知识的价值在于深入理解和实践,而非表面的炫耀或轻率的讨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内涵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使命的坚守,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罗洪先
732首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