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正
刘
忠
悯
公
讳
日
身
亡
底
事
论
迟
速
,
疑
信
元
关
笔
削
权
。
华
衮
有
褒
须
系
日
,
貂
珰
何
力
敢
移
天
。
鲁
公
生
气
谁
云
死
,
石
显
阴
谋
自
合
传
。
多
少
白
头
还
牖
下
,
姓
名
能
得
几
人
怜
。
悼亡
咏史怀古
怀古抒情
人生哲理
批评讽喻
人生感悟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考正刘忠悯公讳日》。诗中探讨了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记载公正性的质疑与反思。首句“身亡底事论迟速”,提出疑问:一个人去世后,为何要急于评判其生前的事迹?这反映了对历史评价速度的质疑,强调了不应仓促下结论的态度。次句“疑信元关笔削权”,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记录者在选择相信或怀疑时所拥有的权力,暗示了历史记载可能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华衮有褒须系日”一句,以“华衮”比喻尊贵的荣誉,强调了对历史人物功绩的肯定应当慎重,如同量度太阳般精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貂珰何力敢移天”中的“貂珰”指代高官,此句表达了对那些试图篡改历史记载以满足个人私欲行为的谴责,强调了历史的不可动摇性。“鲁公生气谁云死”引用鲁公的故事,暗指即使历史人物已逝,其精神和影响依然存在,不应轻易否定其价值。“石显阴谋自合传”提到历史上因阴谋而被记载的人物,强调了阴谋诡计难以掩盖真相,历史自有其公正的评判标准。最后,“多少白头还牖下,姓名能得几人怜”表达了对历史研究者孤独与艰辛的感慨,以及对那些默默无闻为历史贡献的人们命运的同情,体现了对历史工作者的敬意和对公正历史评价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评价和记载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研究者及其工作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罗洪先
732首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您喜欢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八)秦穆公墓
宋·苏辙
泉上秦伯坟,下埋三良士。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当年不幸见迫胁,诗人尚记临穴惴。岂如田横海中客,中原皆汉无报所。秦国吞西周,康公穆公子。尽力事康公,穆公不为负。岂必杀身从.....
湖学别苏召叟
宋·刘过
失学老无成,宁不心自慊。子卿生吾后,逸俊眼未见。委身入垆锤,顾此金百鍊。有如顽钝质,岂可便磨刬。看君说经旨,不异瓴水建。小诗虽有技,风味亦不浅。我途未易穷,本自安眠饭。俯.....
咏史十二首(其九)
明·释函是
古称鸱夷子,三徙有荣名。仕越谏伐吴,会稽几危倾。反国共忧辱,二岁乃行成。计然策十五,报吴卒以平。横行江淮东,诸侯谁与争。功成受上将,遗书投海滨。致产数千万,齐主闻其名。相.....
春兴(其十六)
明·黎景义
朝看飞鸟暮飞还,嫩蕊浓花满目斑。击楫自怜过白首,拂衣何处不青山。依稀似笑还非笑,长拟求閒未得閒。人世几回伤往事,至今遗恨水潺潺。
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宋·秦观
归去来兮,眷眷怀归今得归。念我生之多艰,心知免而犹悲。天风飘兮余迎,海月炯兮余追。省已空之忧患,疑是梦而复非。及我家于中途,儿女欣而牵衣。望松楸而长恸,悲心极而更微。升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