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贺
五
宫
保
于
部
堂
用
屠
都
宪
韵
霄
汉
人
瞻
五
凤
来
,
东
堂
今
始
为
公
开
。
丝
纶
烜
赫
先
同
拜
,
簪
绂
从
容
此
共
陪
。
岂
乐
任
倾
千
日
酝
,
光
仪
如
接
九
英
梅
。
斯
文
盛
会
元
非
偶
,
一
醉
何
妨
踏
月
回
。
写景抒情
词歌颂
怀古写景
贺喜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庆祝五宫保在部堂的莅临。诗人倪岳以屠都宪的韵律,表达了对这一重要事件的喜悦与敬意。首联“霄汉人瞻五凤来,东堂今始为公开”,开篇即以“五凤”象征尊贵的宾客,形象地描绘了宾客们的到来,如同从高远的天空中降临,使得东堂这个场所显得格外庄重和开放。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宾客比作五凤,既体现了宾客的身份高贵,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颔联“丝纶烜赫先同拜,簪绂从容此共陪”,进一步描述了宾客们在宴会中的行为。丝纶,指的是朝廷的诏令或文书,这里用来形容宾客们的尊贵身份;烜赫,形容声势盛大。这两句通过“同拜”和“共陪”的细节,展现了宾客们在宴会中的庄重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与朝廷的紧密联系。颈联“岂乐任倾千日酝,光仪如接九英梅”,转而描写宴会的氛围和活动。千日酝,指陈年佳酿,此处借以形容酒宴的奢华;九英梅,可能是指梅花的九瓣,这里用来形容宴会的高雅与美丽。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宴会的豪奢,又突出了其高雅的格调,让人感受到一种既热烈又不失风雅的氛围。尾联“斯文盛会元非偶,一醉何妨踏月回”,总结了这场宴会的意义和价值。斯文盛会,指的是这场集文化、礼仪于一体的盛宴;元非偶,意为并非偶然,强调了这种文化活动的珍贵和难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宴会的留恋之情,即使醉了也不愿离去,甚至愿意在月光下踏着月色归来,充分展现了宴会的吸引力和魅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宾客身份、宴会氛围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明代社会中文化活动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文化盛事的赞赏和向往。
猜您喜欢
西湖八绝句(其三)
清·柳是
湘弦瑟瑟琐青梅,些是香销风雨嵬。无数红兰向身泻,谁知多折不能回。
香山闲咏(其四)
清·姚启圣
地居天末海滨东,况复迁离盗贼充。千里波涛孤枕上,万家饥溺梦魂中。寒猿泣月移高树,宿鸟惊云过别丛。莫问当年关切意,只今凭眺有余恫。
春怨
唐·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王持中读余近诗跋以五绝因次其韵(其一)
宋·吴则礼
秃发敢言文字工,半生端在羁旅中。君诗底物似妙丽,堕蕊起舞春濛濛。
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其三)
清·张问陶
轻装休问办装钱,短堠长亭望悄然。磷火飞残新战垒,枯髅吹断旧人烟。此中托命惟奔马,何处招魂不杜鹃。大帅连兵甘纵贼,生灵涂炭已三年。
有所思
明·周瑛
目断天涯路,春深有所思。亭台花落后,帘幕燕归时。洛浦烟初瞑,巫山云正痴。夫君纵忘妾,妾意比芳丝。
再同二公登雨花台仍用花字
明·王世贞
高坐同支许,清言胜永嘉。忽秾平野色,犹似讲坛花。岸帻和风狎,移床返照斜。将何消酩酊,乞得老僧茶。
秋思二首(其一)
明·释函是
高松白鹤辞巢去,腐草青萤入梦来。秋色不曾为客改,寒砧一自向谁哀。东山月出临无地,南越猿啼旧有台。回首石楼残茗在,岂须沉醉菊花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