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春天
咏物
古寺
怀古
情感
相知
木棉花
古语
梵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古寺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雷峰寺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寺庙的氛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首句“古寺石桥边,桥边种木绵”,开篇即点明地点,古寺与石桥构成画面的背景,木棉树则为这一静谧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木棉,又名英雄树,象征着坚韧与英勇,此处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古寺历史的敬仰。“三春花正发,一树火初然”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三春时节,百花齐放,木棉树上绽放的花朵如同火焰般热烈,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颂扬。“欲问此何世,相看不记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岁月的流转。“夕阳钟磐起,梵语出诸天”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随着夕阳的余晖,寺庙中的钟声与梵音悠扬响起,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神圣氛围。这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归宿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雷峰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猜您喜欢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唐·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过笮桥道中龙祠小留
宋·陆游
江边龙庙何年作,白浪花中插朱阁。朝暾渐上宿雾收,春气已动晨霜薄。我来倚栏一怅然,芦花满空如柳绵。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
问蝶(其二)
清·章甫
栩栩欲何之,寻春得意时。芳心浑是梦,物化漆园知。
春日即事
元末明初·王冕
二月三日雨不歇,桃花杏花吹作泥。积垒可怜飞燕苦,伤春无奈杜鹃啼。关河气转风云合,边塞烽多草树迷。老我疏狂思舞剑,兴来不待五更鸡。
海棠画扇
明·薛蕙
西蜀繁花树,春深乱蕊红。还怜彩扇上,宛似锦城中。影转团团月,香含细细风。江淹才力减,赋尔若为工。
春日花下听弹琵琶效醉翁体
元末明初·梵琦
仆本南海人,暂为北京客。朝游金张园,暮宿许史宅。二月春风吹百花,朱朱粉粉相钩加。银鞍绣勒少年子,对花下马弹琵琶。大弦掩抑花始开,花重坠枝枝更斜。小弦变作花烂熳,雨点骤打烟.....
和洗云厓南园步月晚归韵(其二)
明·王希文
春及阶除草自生,化机神会自怡情。门临瘦竹凭风扫,坐对芳梧爱月明。光霁一圈真觉地,刚柔两字即嚣城。毫釐到此君须认,眼底纷纷岐路横。